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28日訊 家住嶗山區沙子口街道九水社區的劉偉浩、茍春霞家庭是一個熱心公益,充滿愛心的志愿服務家庭。劉偉浩一家三口十多年來致力于紅十字三捐獻公益宣傳,全部成為全國無償獻血志愿服務五星級志愿者。同時三人都加入了中華骨髓庫、辦理了捐獻遺體(角膜)手續,周邊鄰居提起他們家,都會豎起大拇指。

劉偉浩、茍春霞家庭曾獲山東省“第二屆省級文明家庭”、“青島市文明家庭”等榮譽稱號,劉偉浩自己也獲得了“青島市無償獻血紅十字優秀志愿者”、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等榮譽。時間回到2001年10月10日,劉偉浩開始第一次無償獻血,當時的他并沒有想到,自己會把無償獻血一直堅持下去,到現在累計獻血2.6萬多毫升。在與其他紅十字志愿者的接觸當中,劉偉浩慢慢了解了紅十字會“三救”“三獻”職能,受到感召成為了一名紅十字志愿者。從那時起,劉偉浩開始積極參加各類紅十字公益活動,累計志愿服務16000余小時。

2004年,劉偉浩與愛人茍春霞一同進行了造血干細胞采樣,光榮加入中華骨髓庫。2009年,劉偉浩和茍春霞辦理了捐獻遺體(角膜)手續。談起此事,劉偉浩說:“做出遺體捐獻的決定時,妻子和家人都不太理解,但我始終覺得如果能通過自己的奉獻,讓有需要的人重獲健康,那么這事就特別有意義,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在我的勸說下,我的妻子接受了遺體捐獻理念并且和我一起辦理了手續。”
2009年7月24日,劉偉浩夫妻二人發起成立了青島市首支紅十字遺體(角膜)捐獻志愿者隊伍,劉偉浩任隊長。2013年,嶗山區無償獻血志愿者團隊成立,隨后幾年,劉偉浩和茍春霞幾乎把全部的業余時間投入到了團隊的建設發展上,為宣傳招募無償獻血者,帶領志愿者團隊進社區、進工廠、進學校,經過努力協調,無償獻血車已成功進駐嶗山區麗達購物廣場和各個農村大集,在此基礎上開展了一系列的包括“社區納涼晚會”等無償獻血宣傳活動。2019年6月,劉偉浩在嶗山區倡議發起“無償獻血進樓宇”活動,眾多樓宇業主加入無償獻血活動。在劉偉浩的努力下,陸續有幾百人參與無償獻血,加入中華骨髓庫。

同時,劉偉浩還帶領志愿者團隊,關注救助弱勢群體,多次組織愛心義賣,為青島市殘疾人捐助輪椅,為聾啞學校的孩子們募捐,登門陪伴孤寡老人,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劉偉浩說:“其實很多潛在的無償獻血者都只缺少最后行動的動力,我們團隊就是起到幫他們消除最后顧慮的作用。團隊中很多人都是先參加志愿活動,再進行無償獻血,最后加入中華骨髓庫,并自愿捐獻遺體,團隊氛圍也很和諧融洽,這是團隊力量的體現。”
疫情期間,劉偉浩根據嶗山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安排,帶頭緊急招募志愿者,值守在青銀高速青島東收費站、商場超市和涉外酒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義無反顧走到疫情防控第一線,積極投身防疫各項工作中。

在濃厚公益服務家風的熏陶下,女兒劉諾丫2009年正式成為嶗山區紅十字會的一名志愿者,在各類紅十字志愿服務活動現場,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每年世界紅十字日,劉諾丫都會走上街頭進行紅十字人道理念和文化宣傳;每年啤酒節期間,她都會組織同學在啤酒節會場進行報紙義賣,同時宣傳無償獻血、造血干細胞捐獻等紅十字志愿服務活動;每逢周末,她都會帶領同學們到地方大集宣傳無償獻血、環保知識,為需要救助的困難人群進行義賣、募捐,現在她的志愿服務工時已達1000多個小時,先后獲得“青島市美德少年”和“山東省好少年”等榮譽稱號。

劉偉浩、茍春霞家庭在努力傳播“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服務精神時培育了自身的文明家風,并將文明家風力所能及傳播開去。劉偉浩說:“我會把志愿服務當成我的第二事業一直做下去,也希望全社會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務、無償獻血等公益服務中來,讓社會氛圍更加和諧友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博)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