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的廉士芳和78歲的姜士發兩位老人家住市北區延安路街道明霞路社區,退休后一直熱衷志愿服務,而且“身兼數職”——青島市七彩華齡志愿團志愿者、青島市圖書館志愿者、青島市公共文明引導志愿者、社區治安巡邏員……“一開始參加志愿服務是興趣,再后來就覺得多了份責任,只要身體允許,就會把志愿服務一直做下去。”廉士芳說。

廉士芳、姜士發家庭是青島市文明家庭,二人也因多年積極參加志愿服務,各自獲得很多榮譽。姜士發獲全省優秀離退休干部黨員、青島市最美老干部志愿者、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優秀志愿者等榮譽稱號;廉士芳獲青島市博物館十佳志愿者、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省級優秀志愿者、最美巾幗志愿者等榮譽稱號。“參加志愿服務,是想為人民服務,每個榮譽都是新起點,鼓勵我們再接再厲。”姜士發說。
2008年奧運會期間,姜士發在棧橋附近開展志愿服務工作,為數百名游客解決遇到的難題。他還托人買來大紅色的“中國結”掛在服務站里,辦起了奧運金牌動態榜,分別用漢語、英語寫上國家名次和獎牌數目,每天及時更新,吸引了許多游客的目光。

姜士發對自己參加的農民工子女培訓班記憶猶新。“我從2009年到2019年,每周一次免費教農民工子女練習書法,僅僅是我教的就有200多位學生,看著他們好學的目光,我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勁。”姜士發說,自己和老師們還為學生們聯系準備了經濟實惠的書法用品,盡可能減輕學生家長的負擔。
廉士芳是青島市公共文明引導志愿者隊伍的首批隊員,每到工作日的上下班高峰期,她都會在路口進行文明引導。2016年,廉士芳參加社區工作,盡己所能服務社區群眾,贏得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廉士芳和姜士發生活很簡樸,身上的外套穿了好幾年,手機也用了很多年,總是不舍得換新的。疫情期間,他們拿出1萬元退休金捐款。“現在我們年紀大了,吃不多用不多,錢夠用就行。我們的錢是國家給的,在國家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想捐點錢,哪怕是給一線人員買些口罩也開心。”廉士芳說。此外,他們還為“寒門學子”圓夢行動、見義勇為負傷模范以及春蕾女童等捐款。
廉士芳、姜士發都是黨員,他們熱心志愿服務,同時對自身學習也特別重視,學習強國積分都超過了40000分。“作為黨員,我們應該時刻關注國家大事,學習新理論、新政策,為自己充電,為人民服務。”廉士芳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博)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