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5日訊 在青島801路公交車上,有一對“夫妻檔”駕駛員劉波、田玉鳳,他們把十米車廂當成家,用真情服務每位乘客。
2005年田玉鳳入職青島真情巴士集團,2012年丈夫劉波也入職該企業,夫妻二人都成為801路線上的公交駕駛員。他們以車為家,同開一班車,一人早上5點就要出門上班,另一人夜里11點半才能到家,只有中午交接車時兩人才能簡短說上幾句話,而這樣的生活模式已持續2000多個日日夜夜。
細心、熱心、耐心是劉波、田玉鳳夫妻共同的服務標準。“遇到腿腳不便的老年乘車,要主動上前攙扶;遇到提著大包小包的乘客,要上前搭把手……舉手之勞的事,能讓乘客感受到家的溫馨,何樂而不為。”田玉鳳說。

劉波(中)、田玉鳳(右一)家庭。
天冷時自費購買坐墊放到801整條線路的公交車上;冬至時煮好餃子到站點送給同事們,還有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元宵節的元宵……在每一個中國傳統節日,公交801路線上的駕駛員們總能收到這對夫妻送來的祝福。劉波說:“我們都是公交駕駛員,也就更加知道這個崗位的不易,節日不能陪伴家人,甚至可能吃不上一頓熱乎的飯。我們夫妻就想通過這樣的方式獻一份愛心。”
2020年疫情突如其來,夫妻二人自費購買了噴壺和消毒液,除了對場站和公交車廂進行消毒,他們還主動放棄休息時間走上公交站臺,對乘客經常觸碰的座椅、垃圾桶等進行全面消毒。因為夫妻兩人工作時間交叉,休息時間參加志愿活動就需要將兒子浩浩帶在身邊。在他們的熏陶下,浩浩從小就樂于助人,時常自豪地說:“我也能像爸爸媽媽一樣為社會做一份貢獻!”

劉波(中)、田玉鳳(右一)家庭。
進社區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幫環衛工人打掃衛生、進幼兒園陪小朋友包粽子......同事自發組織的公益活動,每次都有他們的身影,丈夫有事就妻子上,妻子上班就丈夫來,他們總說:“我們就是普普通通的公交駕駛員,但我們想用我們微小的力量為社會做點事。”
201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田玉鳳結識了西海岸新區兩埠岸社區的男孩小飛。了解到小飛三歲時父親去世,母親一個人拉扯他長大,還要照顧失明的奶奶,家里僅靠低保和母親的微薄收入勉強維持后,田玉鳳和劉波商量,要資助這個孩子。
從那以后,劉波、田玉鳳定期去看望小飛,給他送來學習和生活用品,了解他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兒子浩浩知道父母正在幫助一個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孩子后,也經常和父母一起到小飛家,漸漸地,浩浩和小飛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一家四口”也經常一起外出看電影、游公園。在他們心里,早已將小飛當成了自己家的一員。
今年的父親節和母親節,劉波、田玉鳳二人分別收到了兩個“兒子”準備的禮物。“他們直接拿著花、賀卡上車給我,還拍了視頻,真得特別感動,直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時不時拿出視頻看看。”田玉鳳說。
劉波、田玉鳳夫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在生活上相互扶持,共同將愛心播撒,獲得了“青島市文明家庭”稱號。兒子浩浩體會父母辛勞,也時常與父母一同進行志愿活動,三口之家將他們的“小小”力量無限放大。(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余博)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