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區市GDP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西海岸新區半年GDP首破2000億元
十區市“期中卷”:趕超勁頭強 進步空間大
十區市2021年上半年經濟答卷出爐。根據青島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上半年,膠州、即墨、嶗山、李滄、黃島、萊西GDP增長都超過14%,高于全市13.8%的增長水平,市北、平度、市南、城陽增長幅度則低于全市水平。其中膠州市GDP增長為17.9%,位居全市第一。在生產總值方面,西海岸新區半年度闖過2000億元關口,達2002.61億元,仍然穩居龍頭地位,膠州與市南僅有2.47億元的差距,追趕勢頭顯著。
膠州、即墨快速增長的密碼
上半年,膠州市經濟表現亮眼,也能看出上合示范區、即將啟用的膠東國際機場等重大戰略項目為膠州帶來的巨大發展紅利。
記者從膠州市獲悉,上半年膠州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9.2%,規下工業增加值增長29.8%,均列十區市第一。可見工業對膠州上半年經濟發展的拉動效應最為顯著。
用電數據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上半年膠州工業用電量完成14.02億千瓦時,增長24.65%。從行業看,膠州規上工業涉及的31個行業中,28個行業正增長。從企業看,707家規上工業企業中,579家產值實現正增長,占比81.9%。
膠州工業的強勢增長,與該區近年來不斷強化數字化建設有非常緊密的關系。據了解,膠州立足自身產業實際,依托工業互聯網,賦能電力裝備、家居家電、食品制造、服裝服飾、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制造、交通運輸裝備、生物醫藥、現代物流等9個產業,既覆蓋膠州的傳統優勢產業,又包含多個新興產業。今年上半年,依托Handle全球根節點、“星火·鏈網”骨干節點等,膠州共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5個、智能(互聯)工廠項目12個、數字化車間項目16個、自動化生產線項目42個。獲評山東省5G試點示范項目8個,占青島市的27.6%。
去年經濟發展上演“觸底反彈”的即墨區,今年上半年依然保持著16.1%的高速增長。增速位列全市第二。記者從即墨區了解到,即墨上半年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37.0億元,增長16.6%;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98.88億元,增長16.9%。二產和三產齊頭并進,也表明即墨區的經濟結構在進一步優化,在產業發展方向上,也不斷主動向主城區進階。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民營經濟強區,即墨上半年民營經濟的稅收增長高達48.3%,為即墨經濟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西海岸、嶗山前行馬力足
西海岸新區上半年生產總值累計增長14.4%,達到2002.61億元。作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我們更應該把西海岸新區置于全國范圍內競速。
去年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了《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白皮書》,西海岸新區位列“2020年中國百強區”第五位。和西海岸新區同屬全國百強城區第二集團的還有寶安區、余杭區、順德區等多個區域。
根據已公布數據,深圳寶安區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77億元,同比增長20.7%;杭州余杭區預計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60億元、同比增長12%;佛山順德區生產總值達1871.68億元,同比增長17.3%;西海岸新區對標的上海浦東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63億元,增長13.7%,生產總值依然是西海岸新區的3.5倍。可見,在增速上,西海岸新區與全國同量級區域相比,表現可圈可點,在經濟總量上,西海岸新區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為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搶占先機,西海岸新區在新經濟領域下了不少苦功夫。
記者從西海岸新區獲悉,上半年,西海岸新區“四新”經濟在建項目完成投資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的47%;高技術產業投資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62.4%。聚焦“芯”和“面”,加快建設總投資313億元的18個半導體項目,初步形成覆蓋設計、制造、封測、應用的半導體全產業鏈條。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5月份實現營業收入14.5億元,增長73.6%。
2021年對于嶗山區來說也是一個值得銘記的年份。1-6月份,嶗山區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03.3億元,同比增長22.4%,萬元GDP財政貢獻率依然穩居全市第一。這也是嶗山區首次半年時間實現財政收入過百億元。
城市發展規律告訴我們,塑造城市影響力的,不是其土地面積,而是它吸引資金和技術的能力。嶗山的家底為何日益豐厚,主要還是得益于該區業已形成的金融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優勢。
在吸引資金方面,自2014年青島財富管理金融試驗區獲批以來,金融業早已成為拉動嶗山經濟增長的第一大支柱產業。目前,嶗山累計落戶金融機構和類金融企業達1068家,境內外上市公司13家;備案私募基金492只,管理基金規模突破800億元。高端機構加速聚集,青島銀行、陸家嘴信托等20家大型法人機構落戶金家嶺金融區,約占全市的80%。嶗山區境內上市企業數量、股票融資額、營業收入、市值均居全市首位。
在吸引技術層面,近年來嶗山區強化對新一代信息技術、虛擬現實、微電子、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其中,上半年醫藥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保持較高增速,同比分別增長27.2%和25.1%,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5個和12.9個百分點。從新動能看,上半年全區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6%,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0.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83.7%。
中心城區發展穩中向好
上半年,生產總值為288.89億元的李滄,累計增長達15.2%,位列全市第四,市北、市南雖然經濟增長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但仍然有積極變化。
其中,市北區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3%,位列全市第四位;“四新”經濟投資增速72.4%,“四新”經濟投資占比提升幅度15.1%,均位列全市第一位;“四新”經濟投資增速連續兩年位列全市第一位。
市南區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2%,高于全市3.5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四新”經濟投資同比分別增長54.4%和54.1%,增幅分別居全市第一位、第三位。注冊億元以上項目78個,同比增加22個;注冊資本330.79億元,同比增長68.84%。重點招引項目注冊率為80%,排名全市第一。實際利用內資100.6億元,同比增長333.25%,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4.02%。
可見,中心城區特別是老城區,正在全力加大項目落地的力度,加快區域的新舊動能轉換。
在固定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項指標上,城陽還是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7.36億元,同比增長26.2%,居于各區市前列。據了解,城陽區升級類商品消費增長較快,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金銀珠寶類、家具類零售額分別增長58.5%、75.0%和16.4%。新興消費模式持續強勁,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增速及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100%。
上半年,城陽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1%,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投資與房地產開發投資結構比調整為63:37;制造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67.0%,“四新”經濟投資同比增長20.5%。希望未來城陽利用好機場轉場釋放出的空間機遇,實現突破性發展。
平度萊西做好內功繼續突破
萊西市上半年生產總值增長14%,高于青島市增速0.2個百分點。平度市生產總值增長13.7%,低于全市增速0.1個百分點。雖然從生產總值的增長幅度看,兩市的表現并不扎眼,但更多細分領域的經濟數據表明,平度萊西仍然在鉚足勁做內功。
例如,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萊西增長23%,平度增長20.6%,分別位于全市第一位、第二位。
此外,萊西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6.9億元,同比增長43.8%,列十區市第一位。稅收收入完成30.54億元,同比增長47.9%,列十區市第二位。“四新”經濟投資占比達到71.5%,列十區市第一位。平度的服務業發展雖然處于初級階段,但是進步顯著。上半年,平度的規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3.3億元,增長80.8%,九大行業全部實現增長。
區市強則城市強,眼下已入8月,各區市仍要緊抓2021年剩余的五個月,總結經驗,補足短板,合力奏響青島全域發展最強音。(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