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9日訊 為進一步提高道路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群眾出行舒適度,結合創建文明典范城市工作要求,嶗山區城市管理局啟動了背街小巷路面微整治行動,全面開展臨路一側商業網點門前破損地面和小區破損出入口的維修整治工作,目前已對城區7個區域,約30余個點位進行了梳理,列入了整治計劃。

據嶗山區城市管理局道橋科科長劉曉峰介紹,很多小區在靠近道路一側設置商業網點,網點建筑至道路邊界之間預留公共區域,主要是承擔行人通行,網點經營的進出車輛通行、停放等功能。房產開發單位在建設該區域時,一般采用石材或者道板材質鋪裝,小區建成并驗收通過后會委托物業進行管理。因網點經營,機動車開上開下比較頻繁,再加上存在管理疏漏等原因,易導致該區域的地面出現坑洼不平、破損等情況,為群眾出行造成不便。

由于該區域屬于市政道路紅線范圍以外,屬于小區產權,按照相關規定應由對應產權人進行維護維修。本著“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工作思路,嶗山區城市管理局向前一步主動作為,制定整治方案。7月份開始,嶗山區城市管理局組織工作人員對轄區內小區臨路一側商業網點門前存在破損情況的地面進行了初步摸排、登記,經統計發現,這一區域破損程度不一、鋪裝材質各異、面積存在大小差異,針對不同位置,結合現場鋪裝情況及周邊環境,該局相關科室制定了瀝青混凝土、荷蘭磚、水泥混凝土、花崗巖板四種處置方案,有針對性地開展地面修補工作,其中優先選用瀝青混凝土。

目前,嶗山區城市管理局正在以秦嶺路西側網點門前破損地面集中整治為試點,對破損面積較小的地面,先行采用道板進行修補,可以隨鋪隨走,不會因設置圍擋而造成堵塞;對于破損面積較大的路面,則設置圍擋,采用瀝青混凝土進行鋪設。通過試點效果,以提煉出投資小、可復制、易推廣的實施標準,為后續的整治工作指明方向。(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