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檢驗著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一座城市要走出高質量發展之路,不僅要鍛造自身長板,更要補齊民生短板。
人民有所呼,政府有所應。今年4月,青島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反復投訴的痛點堵點問題,啟動民生領域十大集中攻堅行動,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個多月來,市政府主要領導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各級各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制定細化具體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重要節點任務目標,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各攻堅“戰場”均有突破性戰果。
8月11日上午,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聽取2021年民生領域十大集中攻堅行動各事項進展情況匯報,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與以往市政府常務會議議題均由一個牽頭部門負責匯報不同,在聽取民生領域十大集中攻堅行動推進情況匯報時,并不是由負責牽頭的市政府辦公廳匯報,而是讓攻堅行動所涉及的11個部門逐一匯報各自所負責的攻堅任務,相信由此也更能激發各部門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在匯報中,各個部門負責人結合PPT演示,借助文字、照片、圖表、動圖等各種形式,詳盡細致地對每一項攻堅任務目前進展、取得的成效、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予以匯報。趙豪志認真聽取每一項匯報,不時就所涉及的問題與大家進行深入交流。

要持續深入推動民生領域十大集中攻堅行動,點面結合,標本兼治,全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并建立完善長效機制。各牽頭部門要擔負起主要責任,強化工作協同,加強信息化手段應用,出真招,求實效。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強化曝光警示作用,取得群眾的支持和配合,以群眾滿意度作為行動成效的重要評價標準。
01
精準把脈對癥開方,11個部門發起“大會戰”
一枝一葉總關情,一點一滴見初心。
讓城市更加方便、溫馨,讓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必須切實解決好群眾生活中的各類堵點痛點難點問題。
今年初,青島市政府辦公廳會同有關部門對近年來特別是2020年以來政務服務熱線、輿論監督等渠道受理的400多萬件群眾來信來話進行大數據分析,梳理出關注度較高的熱點難點問題。

“星期三問城管”聚焦占路經營、露天燒烤、小廣告治理等,提升城市品質。
精準把脈,對癥開方。經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最終確定以消費市場、食品安全、教育培訓、旅游管理、工資保險、交通秩序、城市品質、公共交通、城市建設、房屋產權辦理等十個民生領域為重點,開展集中攻堅。

6月份,華中路貫通工程建成試通車,打通高新區南北聯通瓶頸。
明確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等11個部門,對23個事項進行重點攻堅。
攻堅行動涉及內容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比如,消費市場領域聚焦預付消費卡監管、整治虛假宣傳、不良廣告等;食品安全領域瞄準餐飲食品衛生和網絡外賣監管、“三小”食品安全問題;教育培訓領域聚焦教育培訓機構監管;旅游管理領域聚焦民宿管理、景區服務管理;房屋產權辦理領域主要是在全市推進“交房即可辦證”便民服務常態化、化解城鎮居民住房產權歷史遺留問題。等等。

7月24日至8月31日期間,城運控股公交集團市南巴士228路線在每個周六周日增發“海水浴場專線”。
一場攻堅戰在青島打響,向影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問題“宣戰”。
02
頂格協調推進,十大集中攻堅初見成效
民生領域十大集中攻堅行動啟動以來,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研究推進措施,多次作出批示指示,頂格協調、頂格推進。
各責任部門協同攻堅,密切配合,切實提升工作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將攻堅行動與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放管服”改革、公共交通完善等工作充分結合,統籌推進,不斷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青島首個環境與物業管理委員會今年6月在城陽成立。
在今天舉行的市政府常務會議上,11個部門逐一匯報了攻堅行動進展——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圍繞解決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亂搭亂扯線纜問題,已完成整治的老舊小區17個,整治的各類線纜187余公里;圍繞加強物業管理及老舊小區房屋專項維修資金申請使用問題,不斷完善法規政策體系,整改問題183件;圍繞強化群租房問題監管處置工作措施,開展信訪隱患較大小區群租問題專項治理。

線纜入地整治,小區整潔如新(膠州方井園小區整治后)
市城市管理局:在加強供熱管理方面,新增供熱配套面積開工720萬平方米,已完工228萬平方米;在違建治理和占路經營方面,年初制定的200萬存量違建治理任務已經全面完成;在占綠毀綠整治方面,已整治涉綠問題2300處,恢復綠地面積8.3萬平方米。

工作人員為新增供熱用戶進行現場檢測。
市公安局:扎實開展相關交通違法整治,圍繞貨運車輛、渣土車超載等嚴重交通違法整治,截至7月底,查處超載違法行為3.3萬余起,涉牌涉證1.5萬余起,非法改裝3600余起;查處快遞、外賣電動車交通違法行為18.1萬余起。

今年以來,交警支隊共查處快遞、外賣電動車交通違法行為18.1萬余起。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圍繞工資和保險領域群眾反映突出的3項難點痛點問題攻堅克難,立案查處工資、保險類案件3075件,按期辦結率100%,為勞動者追發工資5159.15萬元、補繳社會保險246.71萬元;督促企業依法落實帶薪休假,為勞動者追回年休假工資18.1萬元。

今年4月,萊西市法院依法為26名外來務工人員“討”回被拖欠的工資。
市市場監管局:圍繞校園周邊“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整治,建立中小學校周邊食品銷售業戶清單管理制度;圍繞餐飲和外賣食品安全整治,清理不合規餐飲業戶1500余家;圍繞虛假宣傳、不良廣告整治,梳理2300余條投訴舉報線索,立案查處虛假宣傳、違法廣告案件20起,罰沒款71萬元。

對經營場所食品衛生監管。
市交通運輸局:聲屏障已安裝完成1780米(占總量的37%);查處出租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1465起,包括“黑出租”341輛、不合規網約車510輛、出租車拒載繞路高收費違章614起。

今年5月舉行的交通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動員部署會議。
市文化和旅游局:針對不合理低價游問題,查處、整改問題60余個,取消3A級旅游景區3家、2A級景區1家;深化廁所革命,今年以來對全市110家新建、改建的旅游廁所獎補271萬元。

旅游旺季來臨前,嶗山區部署旅游整治行動。
市教育局:圍繞引導教育培訓機構規范經營重點對無證和違規辦學、違規收費、虛假廣告宣傳等內容開展集中整治,截至6月30日,向社會公布年檢不合格166家,發整改通知465家,行政處罰16家,罰沒款12.81萬元。

市南區對轄區教育培訓機構進行檢查。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圍繞不動產登記,全面推行“交房即可辦證”常態化,截至目前,全市完成“交房即可辦證”項目30個,涉及居民10500余戶;強力推動城鎮居民住房產權歷史遺留問題化解,截至7月底,全市摸排非涉法涉訴問題項目165個、6.08萬戶,具備轉移登記條件111個、4.51萬戶(化解率74.12%)。

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市北二中心為居民辦理不動產權證書。
市商務局:會圍繞開展預付消費領域攻堅整治行動,督促符合備案條件的發卡企業依法備案。目前,在市商務局備案的規模發卡企業25家,其中正常經營企業19家,因經營不善關店4家,經企業申請撤銷備案2家,售卡、用卡企業120余家,基本覆蓋大中型以上商場、超市。

部門聯動開展預付卡消費檢查。
市郵政管理局:聚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快遞末端服務網點運營不規范、投遞服務質量有待提高的問題,引導督導各郵政快遞企業進一步強化對快遞末端服務網點的管理,目前已完成300處示范店網點的升級改造;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嚴格落實上門投遞規定,立案查處、責令改正、約談告誡6家快遞品牌。

郵政部門打造的快遞示范店。
03
攻堅不輟標本兼治,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作為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要求,促發展、惠民生的一項重要舉措,民生領域十大集中攻堅行動23項任務都是事關民生的難點痛點問題,必須把每項工作、每個環節、每個細節都抓牢做實,攻堅不輟,標本兼治,不搞形式,不走過場。
梳理十大集中攻堅行動前期工作不難看出,各領域攻堅成效不一,有的剛剛起步,有的初見成效,有的效果不錯,但是與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建設人民滿意政府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市北開展浮山北麓綜合整治行動。
比如,在強化群租房問題監管處置方面,雖然青島出臺了等相關文件,但中介機構和租賃企業涉嫌違法案例頻發,違規行為易引發民事爭議;
比如,在整治違建治理、占路經營、侵占綠地方面,雖然全市啟動“拆違治亂建設美麗家園集中行動”,利用1年時間對城市建成區內違法建設和市容亂象集中攻堅,但目前看,新生違建還時有發生,個別區域、點位占路經營和侵占綠地問題整治不到位、不徹底,存在反彈回潮現象;
比如,在交通違法整治方面,雖然交警部門采取了多種措施開展相關突出問題整治,但渣土車闖紅燈、超載、號牌不清等違法行為仍屢禁不止,尤其是夜間無警時段渣土車各類交通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再如,青島作為海濱城市,每年有大量游客來青旅游度假,但沿海一線黃牛拉客、虛假宣傳、誘導消費、不合理低價游等擾亂旅游秩序,海上旅游隨意加價、無證經營、違規運營影響游客體驗,無資質經營旅行社業務、隨意變更行程等違規行為損害消費者權益,無疑將對青島旅游帶來不利影響,給這座城市“抹黑”;
……

推進聲屏障安裝工作。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只有直面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匯聚起推動發展的正能量。
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市政府常務會上,各部門在匯報攻堅行動各事項進展情況的同時,也查擺了問題,明確了下一步工作方向——
“考慮我市存在噪音污染的橋梁道路仍然較多,財政資金投入難以滿足高架路和橋梁設置隔音屏全覆蓋,下一步將通過實施城市道路降速、采用路面靜音新技術、新材料等措施控制噪聲,同時積極拓展資金渠道,爭取在新建高架路中配建隔音設施”;
“聚焦新生違法建設動態清零、新一輪摸排存量違建基本清零‘兩個清零’,持續加大違法建設治理力度,確保完成年度再拆除200萬平方米違建目標任務”;
“認真貫徹《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確保雙減工作取得實效”;
……

推進小作坊轉型升級。
開弓沒有回頭箭,民生改善無止境。
隨著民生領域十大集中攻堅行動的縱深推進,一個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協同、開放包容的民意收集辦理體系正在逐漸完善,一項項群眾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正不斷得到解決。
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指引下,這項行動必將凝聚起全市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強大合力,不斷把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國際大都市的美好事業推向前進。
作者 | 劉成龍 編輯 | 疾風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