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強,則城市強,每個區市都是青島發展的重要一環和不可替代的存在。開局之年,區市能不能開好局起好步,關乎青島全局。
時間的腳步匆匆。時下,第三季度已“時間過半”,轉戰全年工作目標“下半場”,全市上下深化“項目落地年”的進程更需加速。尤其面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為項目建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各區市必須再接再厲、自我加壓,為青島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連日來,青島市委主要領導帶隊,兵分多路,調研區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到一線看項目、督進展,“把脈會診”,就是要攪動區市這“一江春水”。
繼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帶隊赴高新區、即墨區和西海岸新區調研后,根據市委工作安排,8月20日,市委副書記惠新安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到嶗山區,深入嶗山灣、社區、科研機構、產業園區、企業等進行調研。

伴隨著一場急雨,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半,從嶗山最外圍的文武港碼頭到金融高地金家嶺金融區,調研包含了嶗山的鄉村振興、金融、科創、生態保護等方面——這也是嶗山發展的“關鍵詞”。
惠新安強調,嶗山區要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提高標準、放大優勢,搶抓機遇、加壓奮進,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實現新突破,努力為全市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01
“少年嶗山”之于青青之島
在青島的十個區市中,嶗山區一直是獨特的存在。是市民和游客眼中的“網紅”區,被稱為“最具少年氣”的城區——不僅因為其1994年建區,從年齡上看還是一位朝氣蓬勃的青年;更是因為其在發展過程中一直保持著向上的勁頭和不停留在已有成績的進取心上。
從一定程度上說,嶗山的樣貌,代表了青島的樣貌;嶗山的發展,也彰顯著青島的發展。
正如同大眾對青島的“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印象,“坐擁”山海的嶗山區,即是“青山碧海”的代表。同時,嶗山區產業基礎良好,科研資源豐富,擁有4所完整的大學、17家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創投風投機構云集。
區域稟賦優越的同時,嶗山的發展沒有辜負稟賦。
在發展路徑方面,嶗山一直追逐前沿。這些年,嶗山區的產業發展思路清晰,即定位現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旅游和醫藥健康“四大主導產業”,不斷做大做強。從成效看,這四大產業均處于全市前列,發揮著引領作用。

其中,金融和科創是嶗山發展的“雙引擎”。金家嶺金融區依托國家級平臺,正在隆起財富管理高地,“南有陸家嘴,北有金家嶺”已逐步成為業界共識。科創版塊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歌爾、鐳測創芯等一批頭部企業彰顯著前沿和高度,全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84家,獨角獸占全省一半。
正是自身創新的氣質、一往無前的勁頭和始終走在前沿的路徑,嶗山也被成為“最像深圳的行政區”。
在不久前正式發布的、由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21年中國城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白皮書暨2021年賽迪百強區》中,深圳南山區和福田區在全國百強區中居第一、第二交椅,顯示出極高質量發展水平。

在青島“學趕深圳”元年,嶗山區把南山區和福田區作為對標區域學習,向一流學,嶗山要學習什么?
南山區是深圳的科創區、大學區、旅游區,以上均與嶗山區情況相似、氣質相近。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深圳知名高校都扎根于此,華為、中興、騰訊騰訊等行業領軍企業也都位于南山區。被譽為“中國硅谷”核心區,區域科技孵化能力排名全國第一。時下,南山區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2020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02.22億元,全區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101家,全年專利申請量達72917件。
作為與北京金融街、上海陸家嘴并駕齊驅中國三大金融集聚地之一,金融業是福田發展實實在在的支柱。福田著力優化綜合金融創新環境與金融產業生態,集聚優質金融資源,加快發展金融新業態,推動金融科技和可持續金融蓬勃發展。同時,福田區發力高端樓宇集聚的規模效應。在這里,一棟樓堪比一座城,一棟樓一年的稅收相當于內地中等城市一年的總稅收。早在2018年,福田稅收過億樓宇便達到86棟,納稅約1211億元。 這些全國城區發展的“優等生”,其發展思路和工作舉措值得嶗山區學習和借鑒。今年,嶗山區上榜百強區,位列96位。在今年出臺的嶗山區“十四五”發展目標中,嶗山亦提出進入全國“第一方陣”的目標。面對先進、對標一流,嶗山區要以更強的決心,樹立更大的雄心,加壓奮進,才能以自身的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區位稟賦,爭取更大的進步。
02
打好特色牌,放大比較優勢
嶗山要成為青島的“三大中心”
今年上半年,嶗山區GDP增長15.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1%,均居全市第三位;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3.3億元、增長22.4%,總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2;區級稅收收入增長47.5%、稅比達到81.6%。從主要經濟指標看來,嶗山區發展的“高質量”成色十足。
優勢尤其是比較優勢,是一個地區競爭力的體現,在經濟發展中所獨具的優勢資源與有利條件,彰顯了地區的高度。放大優勢,便是要把地區的資源包括先進技術、智力資源、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及由區位條件、市場化、法制化和政府效能等再集聚放大,提升能級。
在嶗山區,放大優勢,即是要點燃金融和科技“雙引擎”。調研中,惠新安實地走訪了科研院所、園區和企業,這些機構和企業,彰顯了區域金融和科創實力。
北航青島研究院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島市、嶗山區和歌爾集團四方共建,建成了6個集創新技術、高層次人才引育與產業化融合的科創平臺,匯聚了趙沁平院士等一大批北航及國內外頂尖學者和專家團隊。

在青島國際創新園,科創企業亮點頻頻——
青島易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同時兼容小米、天貓精靈、小度、谷歌、蘋果、亞馬遜等智能語音設備的智能照明公司,是谷歌、蘋果、三星等公司的全球合作伙伴。已成為中國新一代物聯網尤其是智能照明領域的絕對頭部企業。
青島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與國際頂尖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如ESA、NASA等有緊密的技術交流,與中國政府機構和行業領軍企業,如中國氣象局、生態環境部等保持了項目合作,項目實現了國產化替代。

海爾高端智能家電制造業創新中心定位為打造全球引領的物聯網場景創新中心和世界級“智能家電產業應用示范區”,形成千億級高端智能家電產業發展空間。
青銀理財是長江以北地區首家、全國第六家獲批的城商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規模余額占全省法人機構理財總余額達三分之一,并穩居青島地區首位。
“把嶗山打造成為青島的金融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旅游中心,讓嶗山成為一座開放創新宜業怡居的山海品質新城。”孫海生的話,體現了嶗山區對發展路徑的清晰認知。
打造金融中心,嶗山需持續培育引進持牌資產管理公司、理財子公司、私募基金等各類財富管理機構,聚集各類金融機構和金融人才。同時,持續培育壯大樓宇經濟、科技服務業、文化旅游、大健康等現代服務業,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
打造科創中心,嶗山要真正打通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創新發展的良性通道。堅持以創新引領產業,以產業支撐創新,加快國家高端智能家電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積極搭建科企、金企長效對接平臺,推動更多技術成果在青島落地轉化。
同時,嶗山區要以良好的金融和科技實力,為實體經濟賦能。進一步發展壯大漢纜、特銳德等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龍頭企業,并加快推動中科曙光、歌爾微電子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依托工業互聯網資源優勢,加快數字化轉型。
03
加壓奮進,嶗山區打開“想象空間”

正如同嶗頂代表著青島的海拔高度,嶗山高質量發展的水平,也代表著青島高質量發展的水準。
在嶗山區發展過程中,也要看到,其也遇到了一系列“成長的煩惱”——投資拉動后勁不足、工業發展面臨制約、城鄉發展差距較大等問題,隨著區域的快速發展,日益顯現。
其實,上述問題總結起來,都指向一個關鍵問題——嶗山區發展空間受限問題越來越突出。嶗山區有著鮮明的“城鄉二元結構”,擁有空間的農村發展不強,招引產業很難導入,甚至存量企業受制于空間搬遷……
由此可以看出,推進村改不僅事關居民生活環境改善,更事關嶗山產業的長遠發展。通過村莊改造,改出發展空間,打破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距,是嶗山的發展路徑。
如何“打開空間”,又怎樣實現“全域統籌”?
嶗山區的總體思路是,堅持南提北進、全域統籌,向北突破中韓、北宅、王哥莊街道的發展層級,向南提升金家嶺、沙子口街道的發展品質,著力破解嶗山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問題,構建全域統籌、聯動發展、質效齊升的新格局。
其中,南提的重點是樓宇經濟,爭取今年新增5座以上。北進的重點是村莊改造,今年爭取新啟動2個社區村莊改造,預計新增產業載體38萬平方米。
時下,在位于北宅街道洪園社區,青島微電子產業園正在加緊建設中。微電子產業園項目由嶗山區和歌爾共同投資建設,全部投產后將具備年產10億只智能傳感器系統的能力,年產值突破100億元,新增就業3000人。
戰略北進,需要嶗山區加壓奮進、攻堅克難。但正如微電子產業園項目一般,嶗山區黨員干部今天啃下的硬骨頭,都會成為區域明天新科技、新產業的最好載體。
同時,依托嶗山的金融、科技、旅游等產業優勢,嶗山區將發力鄉村振興,在農村重點強化休閑、度假、康養等方面的城市功能,布局農旅結合、文旅結合、文創研發等新業態,使之成為高端新興業態的集聚之地、市民體驗田園生活的首選之地。
嶗山區之高度在于嶗山的海拔,更在于經濟的活力。天賦異稟、特色鮮明,有想法、有路徑,嶗山區的未來值得期待。
作者 | 張晉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