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會客廳的“鄉村廚娘”在大門口喜掛大紅燈籠,迎接游客(攝影:韓加君)
搶抓鄉村振興機遇,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鎮全面發起“雙招雙引”攻勢,堅持以土地流轉和村莊改造為抓手,以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重點,吸引了融創、佳諾華、雙星國際等一批綠色市場主體,總投資200億元的12個龍頭項目陸續開工建設。
8臺電動縫紉機整齊排列,在女工們熟練操作下,縫合、剪線、換料等各道工序飛快運轉,“噠噠噠”的響聲更顯忙碌。8月6日一早,科技日報記者慕名走進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鎮河崖村呂瑞榮家的“鄉村產業院”。呂瑞榮高興地告訴記者:“十多位留守婦女在家中就業,平均一年下來每人能掙2萬多元?!?/span>
目前,河崖村共有“鄉村產業院”4家,帶動就業37人,每家已穩定實現年收入15萬元以上,實現了“工廠建在村里、就業不出家門、工資按月發放”的居家就業運營模式。
像河崖村這樣的“鄉村產業院”僅是藏馬鎮創新鄉村振興路徑的一個實例。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利用村莊現有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將為鄉村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藏馬鎮黨委書記于洋表示,“十四五”鄉村振興開新局,藏馬鎮組織實施“生態保護開發、大學生創新創業、文旅農旅融合”三大工程,統籌“園區、景區、社區”三區共建,力促傳統農業區向影視文旅綜合產業區轉變、傳統村莊向集聚型農村社區轉變,進而實現產業興、生態美、農民富的發展格局。
把綠水青山變成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我在這兒分了兩套房,雙氣入戶,高層樓房有電梯,還配套建了幼兒園,比過去的日子不知強了多少倍?!?9歲的河西屯村民馮勝堂高興地說。
走進藏馬山麓,一幢幢設計新穎的嶄新樓房格外引人注目,這個由藏馬鎮胡家莊、臧家村、丁家松園、河西屯4個村、604戶村民搬遷入住的新社區,被稱作“藏馬山居”。這里的村民生態居住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振興的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
一座綿延300平方公里的藏馬山,一片方圓25公里的藏馬湖……得天獨厚的“一山一湖”把藏馬鎮裝點成為山清水秀、林木蔥郁的“富春山居圖”。
過去,因大山阻隔,交通不便,藏馬山區里大多是貧困村。如今,在“綠水青山 藏馬當先”的發展理念下,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窮鄉僻壤成了旅游度假區,揭不開鍋的村集體不再為錢發愁,土里刨食的村民變成產業工人、群眾演員……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關鍵是怎么個“吃”法?作為青島西海岸新區的天然氧吧與主要飲用水源地,藏馬鎮辯證施策,做到保護與發展相結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奏響出湖光山色的田園牧歌。
如今,風景秀麗的山溝溝迎來了新發展機遇?;诖蛟臁皷|方影都”戰略需要,青島西海岸新區依托靈山灣40個全球領先的工業電影攝影棚,在藏馬山腳下建設外景基地,布局“東有靈山灣、西有藏馬山”大影視、大文旅產業,給藏馬鎮帶來了駛入全面小康“快車道”的新動力。
目前,藏馬鎮已流轉耕地1.6萬畝、林地1.2萬畝,建成阿朵農莊、千禧谷等農旅項目20余個,通過土地規?;洜I,為當地村民提供了近1000個就業崗位和300多個經商平臺,周邊村莊每年增收上千萬元。
“山溝”里飛來了“金鳳凰”
2021年夏天,位于藏馬山居鄉村振興示范園的大學生創客空間一派繁忙,前來創業的大學生們正在青西優品云傳播基地線上直播帶貨。
基地負責人王治業介紹,這里“線下”對青島西海岸新區優質農副產品和輕工業產品進行展示展銷,“線上”發展電商直播等創新創業項目,會定期舉辦展示展銷、網絡直播帶貨、新聞發布和網紅培訓等活動,帶動產品銷售,促進農民增收。
“我們已經簽約了涉及海產品、農產品等六大類500余種產品,將通過‘瑯琊榜’全媒體直播、西海岸制造系列直播等活動,實時進行網絡直播帶貨。”王治業告訴記者。
藏馬鎮堅持將鄉村振興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深度融合,打造了藏馬山居鄉村振興示范園創客空間、河西屯大學生文創村、產業集聚區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三大創新創業平臺,吸引了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等高校在此設立創新創業實驗基地,達成“兒童村”“信息技術培訓”等合作協議20多個,吸引創業團隊46個,可實現創業帶動就業350余人。
為營造更好的創新創業環境,藏馬鎮出臺了系列扶持新政策:凡是符合入駐平臺條件的大學生團隊及個人,可以享受5年房租、物業費、水電費等費用減免,還會獲得相關業務代辦、整體宣傳推介等一系列政策保障服務。
“雙創”政策促進了就業,藏馬鎮年新增就業完成率175%,幫扶困難人員就業目標完成率、開展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目標完成率均在150%以上,在穩定和擴大就業方面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2021年5月份,藏馬鎮黨委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山東省就業創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鄉村會客廳”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
“鄉村會客廳”是藏馬鎮將文化創新創意融入鄉愁、融入鄉土,推動全域鄉村振興的探索實踐。
這幾年,大馬家疃村里年輕人越來越少,268戶村民中,有47處房屋處于“長期閑置”狀態。如何喚醒這些“沉睡”的農房資源,讓包袱變成財富?當地整合優勢資源,打造集“旅游度假、耕讀文化、鄉愁記憶”于一體的“鄉村會客廳”民宿品牌。
原本圍著鍋臺轉的婦女,如今成了“上班族”;原本閑置的農房,如今變成了民宿、村企……利用農村“閑置”資源,藏馬鎮打造以“鄉村會客廳”為主題的“鄉村產業院”,發展特色產業促增收。
“鄉村會客廳”要長遠發展,還需形成市場化的運作體系。2021年2月5日,青島市首家房屋股份合作社——青島金馬疃農居民宿管理專業合作社注冊成立,探索“農戶+合作社+專業公司”的運營模式。村民們以閑置房屋使用權入股合作社,每處房屋每年租賃收入3000—5000元,而且還可以到會客廳“兼職”,實現勞動增收。
“村里不只有民宿和飯店,我們還引入了青島農商銀行、尚陽文化傳媒、康乾集團、金馬疃勞務等投資單位,打造了11家功能各異的‘會客廳’,村集體實現增收30萬元?!辈伛R鎮黨委副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丁健告訴記者。
“除了這些,合作社每年還會給村集體和村民分紅,增加村集體收入,激發村民積極性?!贝篑R家疃村網格黨支部書記、青島金馬疃農居民宿管理專業合作社社長肖長法告訴記者,合作社下一步將創新開發模式,與基層黨建、鄉村旅游、志愿服務、農技培訓等有機結合,吸引更多公益組織、康養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各類主體參與,讓閑置農房激活利用搭上文旅融合這趟“快車”。(科技日報記者 王健高 通訊員 劉偉)
(稿件原載于2021年8月16日《科技日報》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