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22日訊 “您好,我們店里這些菜品和湯羹可以點半份,在菜單中有所標識,歡迎品嘗。”在市北區凱德廣場一家餐館內,店員正在向顧客介紹“半份菜”。暑期臨近結束,市民外出就餐、在家聚餐的頻率增加,在勤儉節約、拒絕浪費的社會氛圍影響下,市民、餐廳等都亮出了自己的“光盤”絕活,“小份菜”“點半份”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以前在家聚餐講‘面子’,滿滿一大桌,做起來費時費力不說,最后往往剩下一半以上,之后幾天全是吃剩菜。”市民王女士對記者說,“現在都講求文明健康,做的都是‘小份菜’,做的省力、吃著也舒服。”
為了適應“小份菜”健康生活方式,不少市民為家中添置了一些小碗、小碟。記者在探訪時發現,現在商場內售賣的多為精致、小巧的餐具,“大盤大碗”往往放到貨架最后,市民江女士說:“我家里來客比較少,平常一般準備二人份的菜,用大盤總是會不自覺地做多。現在換了小盤,做的菜少了,也不會剩菜了,感覺非常好。”
青島的餐廳也在積極做出改變,越來越多的商家對“硬菜”“湯羹”等推出“半份菜”做法。“我們店一般朋友小聚比較多,推出‘半份菜’之后菜品銷量反而上升了,現在我們在菜單上都對‘半份菜’有所注明。”市南區一位餐廳負責人說。(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余博)
責任編輯:岳文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