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纜裸露在外存隱患,設施老化藏“陷阱”,荒草瘋長綠化帶撂荒——
公共廣場:管理“失守”,設施失修
公共廣場,既是市民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也是八方來客共享時光的城市客廳。近日,記者探訪部分公共廣場時看到,硬件破損、綠化帶退化等問題折射出公共廣場存在的管理盲區。
“公共廣場是展現城市魅力的名片,體現著一座城市的待客之道。以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為契機,相關部門不妨梳理出公共廣場的共性問題,為其管理維護尋找解題之策,讓公共廣場更好地發揮城市客廳的作用,提升城市品質。”有市民在采訪中建議,公共廣場應納入城市網格化管理,不要因管理“失守”而造成公共廣場失修,因城市客廳有礙觀瞻而有損城市的文明形象。
探訪1:
李滄區百通廣場:
光纜箱成了“隱患箱”
車亂停撞壞路緣石

百通廣場旁的光纜交接箱箱門敞開,露出內部的線纜。
百通廣場位于李滄區青山路、九水路交界處,是居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但因管理不善,廣場周邊存在線纜裸露、亂停車、設施破損等亂象,飽受居民詬病。“在百通廣場旁的人行道上,光纜交接箱的箱門大開,露出了箱內線纜。車輛停放在人行道上,綠化帶的路緣石受損。”近日,市民王女士致電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
根據王女士提供的線索,記者前往百通廣場探訪。廣場內,綠植郁郁蔥蔥,高大雕塑、環形臺階極具設計美感,但廣場入口處的光纜交接箱破壞了廣場的整體美感。記者在現場看到,光纜交接箱共有18個,其中11個箱子的箱門敞開,密密麻麻的線纜裸露在外,部分黃色線纜甚至垂落到地面上,光纜交接箱內還存有磚頭、牛奶盒等雜物。
“住在附近的居民常常帶孩子在廣場上散步,這些光纜交接箱長期敞開著,黃色或黑色的線纜特別容易引起孩子們的好奇,他們常常不由自主地用手觸碰那些線纜。”一位過路市民告訴記者,光纜交接箱旁邊的變電箱同樣令居民們擔憂。
記者注意到,變電箱的水泥基座已經破損,破損處被人放置了4塊磚頭填補。變電箱箱體上標識著“10KV環世乙線K1”“有電危險!禁止靠近!”等字樣。“光纜交接箱和變電箱位于青山路、九水路路口,緊鄰人行橫道,過往行人眾多,很容易發生危險。”這位市民建議主管單位盡快管護好光纜交接箱、變電箱,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車輛亂停亂放是百通廣場的又一弊病。“這些亂停亂放的車輛撞壞了綠化帶的路緣石。”居民張女士帶領記者來到百通廣場的東側,只見11輛私家車并排停放在人行道上,車輛尾部緊貼百通廣場的綠化帶,綠化帶上的大部分路緣石松動移位,有的甚至已經脫落。
“這些綠化帶的路緣石是被車輛撞松動的,久而久之,就成了這副模樣。”張女士說,如今,廣場景觀的美感大打折扣。
探訪2:
西海岸新區隱珠廣場:
鐵棚銹蝕搖搖欲墜
地磚破裂露出沙土

隱珠廣場的休閑鐵棚銹蝕嚴重。
位于西海岸新區的隱珠廣場是周邊居民休閑活動的聚集地,然而,因廣場管理不到位,公共設施老化破損,引起了部分市民的不滿。近日,有市民致電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隱珠廣場上的鐵棚出現了銹蝕破損,不僅影響到市民的休閑體驗,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隱珠廣場周邊有多個住宅區,很多家長領著孩子在廣場玩耍、納涼。夜晚的廣場更是熱鬧,不少市民在這里唱歌、跳舞,享受休閑時光。但廣場管理不到位,處處都是‘陷阱’。”市民劉女士說,“由于年久失修,廣場東側的鐵棚銹蝕得非常嚴重,部分棚檐坑坑洼洼,像遭到了毀容一樣,實在是有礙觀瞻。”
近日,記者根據線索實地探訪隱珠廣場時發現,在廣場東側設有兩處鐵棚長廊,鐵棚下安裝了條凳供市民休息。不少市民在此處聊天、散步,還有部分市民聚集在一起下棋、打牌。記者留意到,鐵棚橫梁和棚頂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銹跡,特別是兩側棚檐有大面積的鐵皮銹蝕破損,露出了窟窿,部分鐵皮已經變形,存在掉落的風險。“我們經常帶著孩子在鐵棚下玩耍,嚴重銹蝕的棚檐讓我們擔心碎渣會隨時掉落在頭上。”一位帶孩子玩耍的市民向記者吐槽道。
記者在廣場上轉了一圈,發現了多處設施老化破損問題。廣場內的兩處噴泉長期未使用,在池水的腐蝕下已經銹跡斑斑。在廣場東南方向,有一座由十個球形燈組成的路燈,其中一個球形燈燈罩碎了一半,剩余的部分也已破損,留下了尖銳的碎片,而與燈座連接的部分也破了一個窟窿,隨時有掉落的風險。
此外,記者走訪時發現,廣場內多處地磚存在破損。特別是廣場南側的停車場,由于車輛頻繁行駛碾壓,路面地磚破損嚴重。部分地磚已破裂成大小不一的石塊,露出磚石下的沙土,形成了一處處坑洼,車輛駛過發出“沙沙”的響聲。
“隱珠廣場為周邊市民帶來了很多快樂,但部分設施已經出現老化,甚至存在安全隱患。”市民李先生建議,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公園的管理,排查老舊設施,解除安全隱患,為市民打造一個宜居的生活環境。
探訪3:
琴島路休閑文化廣場:
荒草瘋長半人高
景觀撂荒無人管

琴島路休閑文化廣場綠化帶內,荒草成片瘋長。
“廣場南側的綠化帶已被荒草吞沒,甚至分不清哪些是景觀綠植……”近日,市民王先生向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萊西市水集街道琴島路休閑文化廣場綠化帶雜草叢生,一片荒蕪,降低了廣場的顏值。
8月18日,記者探訪琴島路休閑文化廣場時看到,王先生所說的綠化帶位于廣場南側,緊鄰琴島路,長約30米,寬約15米。除了幾棵小樹,其中的景觀綠植幾乎被荒草完全“包圍”,有的雜草甚至有半人高,有的雜草已瘋長成片,面積達數平方米,以至于難以辨認哪些是景觀植物。“一進休閑文化廣場首先看到的竟然是荒草!”市民李先生經常到這處廣場散步,看到綠化帶撂荒感覺惋惜。
除了荒草瘋長,綠化帶內的景觀綠植枯死情況同樣令人痛心。記者注意到,在琴島路休閑文化廣場巨石背后的綠化帶內,多棵球形冬青直徑約1米,葉子脫落嚴重,只剩下一團干枯的枝條。“景觀綠植是綠化帶的‘主角’,遺憾的是,這些綠植在不斷退化、枯萎,整個綠化帶儼然成了荒草帶。”一位路過廣場的市民說,多棵景觀綠植的枝葉已經脫落。
記者查閱百度全景地圖了解到,2017年7月,廣場周邊綠化帶內的景觀綠植生長有序,鮮有雜草痕跡。“今年,我們就沒看見有人來管理綠化帶,不少荒草已經開花,甚至結出了種子。”市民胡先生說,廣場的衛生狀況也讓人不滿,健身場的四周角落里散布著煙蒂、紙屑、廢口罩等。
據了解,琴島路休閑文化廣場占地21畝,總投資達960萬元,于2015年9月交付使用。“這處廣場是市民茶余飯后休閑運動的好去處,期待相關部門加強日常管理,提升廣場的環境品質。”市民吳先生說。(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
記者點評
“精裝”城市客廳 “擦亮”文明之窗
近年來,我市在街道、社區陸續建設公共廣場,這些公共廣場就像是一處處打開的城市空間,居民和游客在此或閑坐慢行或細品鑒賞。當然,這些公共廣場也像是城市之窗,反映出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但從記者的探訪情況看,有些“城市之窗”并沒有讓人看到城市的整潔與美麗,反而折射出城市管理的疏漏或粗放。
公共廣場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公共”,市民可不受任何限制進入廣場,使用其公共設施、參與文體活動,其結果難免會造成廣場設施的耗損。而公共廣場是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考評場,如何做到讓建好的公共廣場即損即修,成為考量城市管理的一把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公共廣場存在管理不善的主要癥結在于管理主體多元且復雜,由此帶來的是管理無法做到精細、到位。具體來說,一方面,實力薄弱的管理主體為了節約開支,人員、資金配置不足,公共廣場的精細化管理無法落到實處;另一方面,當公共廣場同時出現多個問題時,不同管理主體之間難以做到“齊步走”。
建得好卻管不好,勢必造成資源浪費。要公共廣場真正發揮作用,讓城市客廳親民又好客,讓“客流”變“客留”,相關部門需得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通過算好管理賬“精裝”城市客廳,使市民身邊的公共廣場日日新、月月新。
摸清公共廣場的“家底”是算好管理賬的前提。首先,相關部門要建立廣場信息臺賬,對全市現有公共廣場進行摸底,將廣場面積、位置、建設年限、硬件配置、服務人口等信息登記在冊。其次,要建立管理職責臺賬,明確管理主體,厘清管理責任,尤其是規模不大的公共廣場,不妨向市民公示管理主體,便于市民及時反映問題,使問題及時得到整改。第三,要建立廣場問題臺賬,設置專人對接管理方盤點廣場存在的問題,通過圖片、視頻等電子化方式記錄在案、精準定位,為公共廣場管理提供依據。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納百家之長以厚己。學習先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經驗,在建立公共廣場的多本管理賬時,可以通過5G、大數據等云技術形成建管統籌系統,以大數據為依據,將有限的管護資金用在“刀刃”上,充分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積極探索自下而上、共建共享、共治共管的新型治理模式。

青島日報2021年8月24日7版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