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全國疫情形勢雖然有所好轉,但疫情防控這根弦絲毫不能放松,必須保持“常態化思維”,將各項防控措施落實落細,持續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鞏固好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必須有足夠的韌勁和耐力。任何一項賽事,賽程越長,越考驗毅力。常態化疫情防控,如果少了與病毒長期作戰的意識,缺了堅持到底的耐心,就容易導致誤判防疫形勢,造成疫情擴散蔓延。這一輪疫情之所以呈現快速多點散發之勢,與個別地方、個別人的松懈麻痹思想直接相關。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思想松一寸,行動散一尺。事實一再證明,松勁、僥幸極其危險,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斗大的風。所以,我們必須從思想深處,深刻認識疫情防控的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底線思維,來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必須做到科學精準。要科學分析研判病毒傳播的新變化、新特征、新規律,準確識變、積極應變,實現精準施策。這樣才能在有效阻斷病毒傳播鏈的同時,避免對正在恢復的正常社會生產生活造成大范圍的、不必要的影響。將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有機結合,既是構筑穩固防線的現實需要,也是確保經濟社會恢復發展的重要前提。正所謂“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抗疫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升應戰能力。進一步完善常態監測、人物地同防,一定要跑在病毒前頭,讓“防”更精準、更有力。
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必須壓實“四方責任”。在此前一段時間,隨著國內疫情平穩向好,某些地方、某些單位、某些人有意無意之間放松了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各項要求,掃碼測溫登記放松了,在一些重點場所也不戴口罩了,以為已經萬事大吉。須知,戰“疫”如同打仗,戰斗打不贏,一切等于零,責任一懸空,一切都踏空。如果忽視了常態化提醒、督導、檢查和追責,一些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就可能流于形式。屬地、部門、單位和個人“四方責任”,每一個都必須壓緊壓實,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
疫情防控是一場持久的“大考”。要看到,全球疫情仍不容樂觀,病毒還在變異。我們必須把常態化疫情防控做實做細,始終保持警惕之心,枕戈待旦、常備不懈,才能確保萬無一失。(王學義)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