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27日訊 在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有這樣一家,父親劉瑞寶和兒子劉輝、兒媳臧傳琪三人都在供熱系統工作,已經為西海岸供熱事業奉獻了近四十年,全家累計工齡達到63年。勤勞、奉獻成為他們一家傳承的家風,勇于承擔、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也在家中薪火相傳,他們是最美的“供熱之家”,劉輝、臧傳琪家庭也被評為“青島市文明家庭”。
劉輝在工作中。
劉瑞寶從部隊轉業后就扎根供熱事業,將軍人退伍不褪色的精神帶入到工作中,一直以鍋爐專工的身份奮斗在工作一線。在經歷一次手術后,不顧醫生和家人的勸阻,劉瑞寶提前15天就回到工作崗位。劉瑞寶的工作是每天對5臺鍋爐進行巡檢,需要在幾十米高的鍋爐內爬上爬下,連工作服都已經洗不干凈了。由于術后身體虛弱,他每爬完一臺鍋爐,總得休息一會才能繼續工作。劉輝時常勸說父親工作時注意身體,但劉瑞寶卻說:“這是我的工作,只要我在崗一天,就要盡全力做好。”
在父親的影響下,劉輝最終也成為了一名“供熱人”。他全程參與了新型水煤漿鍋爐的籌建工作,并在鍋爐投運后,負責運行中出現問題的協調和處理工作,是所在部門的中堅力量。每當在自己的崗位上看到努力攀爬的父親,他總忍不住心酸。作為兒子,他希望自己的父親能在身體完全康復后再回到崗位,但作為一名“供熱人”,他又理解父親的選擇。

在父子倆一同巡檢的時候,“你是班長,干活就要沖在前頭”是劉瑞寶的口頭語,簡單的一句話不僅是一位父親深沉的教導,更飽含著對本職工作的一片赤誠。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工作上認真負責的劉輝與本單位的“花木蘭”臧傳琪喜結連理。臧傳琪所在的調度中心實行三班三倒,24小時監控IDH智能熱網系統運轉。每當值夜班困意襲來的時候,她就去用涼水洗臉來保持清醒,她知道,夜班更需要集中精力監視換熱站的設備運行情況,必須提高警惕。臧傳琪經常說:“雖然日常休息時間不規律,但我無怨無悔,因為在我的家庭中,父親與丈夫也奮戰在供熱前線,一家人為同一件事而奮斗是我最大的幸福。”
全家福,劉輝(右后)臧傳琪(左后)劉瑞寶(右前)。
“父親至今依然會叮囑我要虛心學習、扎實工作。”劉輝說,“現在我們引進了很多先進技術,與原先相比體力勞動少了很多,但是腦力勞動強度大幅增加,努力奮斗的家庭氛圍是我能做好工作的最大支撐。”
這個供熱之家,兩代人奉獻在不同的工作崗位,甘做供熱事業的“螺絲釘”。他們累加起來的供熱工齡有63年,用自己小家的犧牲,換取了千家萬戶的溫暖。(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余博)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