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3日訊 “不能扔下老人不管。”這是張相美的母親臨終時對她說的話。從那時起,母親遺訓成了張相美一輩子的事兒。自2005年起,她與丈夫劉永壯一起義務照顧自己所在的西海岸新區鐵山街道東方紅村及周邊幾個村的20多名75歲以上孤寡老人、留守老人,組建文藝傳播隊豐富老年人晚年生活。“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我的愿望,我也會盡全力去實現。”張相美說。
當時,東方紅村有3間閑置房屋,劉永壯、張相美自己投入了近4萬元對房屋進行改造提升,中午又親自做飯,豬肉燉粉條豆腐、米飯、饅頭等熱飯熱菜讓老人們吃飽喝足。老年人都有愛好聽戲的習慣,他們又自費購買了電視機、VCD和兩箱光盤及床、棋牌桌等,供老人們休息和娛樂。還親自租車帶老人參觀公園、海水浴場等。老人們常常感慨:“自己的孩子都沒這樣,你們就是俺的親閨女、親兒子。”

劉永壯(右)、張相美(左)家庭。
劉永壯、張相美家庭的善行義舉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他們也榮獲了“青島市文明家庭”榮譽。
劉永壯夫婦是普通農民,收入來源就靠種莊稼,隨著照顧的老人越來越多,原本不富裕的生活有些捉襟見肘。思來想去,本身熱愛文藝的夫妻倆決定組建一支“老人樂宣傳隊”,一是自編自演節目供老人們娛樂,二是想通過演出補貼老人們的生活。
消息一出,四鄰八方的農民、退休教師聽說有教唱戲和扭秧歌的,紛紛加入進來。人數多了,就在2018年成立了由文化、工商部門備案的專業演出隊伍——鶴祥文化藝術傳播隊。“我們隊伍現在有40人左右,主要表演小品、茂腔、快板、舞蹈等,涵蓋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庭院、好媳婦好婆婆這些與農村生活息息相關的正能量內容。” 劉永壯說。根據統一安排,鶴祥文化藝術傳播隊參加了西海岸新區“小品進社區”巡演,演出收入全部用于照顧老人和發展壯大宣傳隊伍。
行動是對信念最好的堅持。近幾年,劉永壯、張相美夫妻倆原有照顧老人的房屋被拆除,“助老大食堂”也投入運營,二人就改為到老人家里照顧。他們堅持為老人冬買冬裝、夏買夏衣,送上米面糧油等。每逢母親節、重陽節、中秋節、春節等節日都會組織老人一起聚餐并觀看文藝演出。夫妻倆經常對兒子兒媳說:“咱們少吃一口,少下一次館子,這些無兒無女、無人照顧的老人也就有了盼頭。”有些老人臨終前都記掛著張相美做飯好吃,她做的飯成了有些老人在世的最后一頓可口飯菜。
由于劉永壯、張相美夫妻倆的言傳身教,兒子兒媳及遠嫁韓國的女兒也主動加入,幫著年事越來越高的父母照顧老人。“我們還在照顧的老人有十五六位,家里人不支持是不可能做到的。” 劉永壯說。兒子兒媳不定期主動買回肉、蛋、蔬菜等,女兒及時寄錢回家幫母親分擔。疫情期間,兒子一次性購買近2000元的豬肉、蔬菜,和父親冒著大雪逐戶送到老人們家中。“沒有了父母,到哪兒去找人說個知心話?”這些老年人就是他們的精神寄托,這也是劉永壯、張相美夫妻倆的心里話。(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余博)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