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龍是城陽區河套街道胡慶社區居民。自2000年開始,他先后獻全血8次共3000毫升,獻血小板43單位,總獻血量達20200毫升,榮獲2014—2015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獻血救人,傳遞愛心;孝敬母親,友善四鄰;教子有方,樂于傳承……良好的道德品質熏陶了文明家風,劉鋒龍、劉衛紅家庭也獲得了“青島市文明家庭”榮譽稱號。劉鋒龍說:“人一輩子就幾十年光景,多做點對大家有益的事,對人對己都是值得的。”

劉鋒龍(右二)、劉衛紅(左二)家庭
說起第一次獻血,劉鋒龍回憶,那是在2000年1月,當時他從電視上看到了一部宣傳無償獻血的公益片后,萌生了無償獻血的念頭。獻血在當時是需要勇氣的,“第一次我是自己悄悄去獻的,因為怕家人擔心、阻攔。”劉鋒龍坦言。有了第一次之后,一切就順理成章。
起初受醫療條件限制,每次獻血小板時,必須到市獻血中心才能完成。當時劉鋒龍沒有車,都是坐公交車去,來回一趟需要一整天的時間。有一年冬天,他接到獻血中心電話,A型血庫存不足,第二天他冒著嚴寒,天還未亮就出門坐車,等一路顛簸到達獻血中心,已近中午。他顧不上吃飯和休息,馬上配合醫護人員做查血、量血壓等獻血前的檢查,一切指標達到獻血要求,他迅速來到獻血房間,坐到了獻血椅前。獻2個單位血小板一般需要1個半小時左右,等獻血結束后,天上下起了鵝毛大雪。因雪路濕滑,公交車在途中因故障拋錨,他一等就是2個小時。等公交車到達上馬站后,發往河套的末班車已經開走,劉鋒龍沒辦法只能打車。天冷路滑,路上出租車也少,等他回到家,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
就算困難再多,劉鋒龍依然風雨無阻,無償獻血堅持了整整21年?!扒髠€心安,既然自己的經濟能力有限,不能在金錢上幫助別人,就做點別的吧?!眲h龍說。在他的感召下,家人也慢慢從不理解,變成堅定的無償獻血支持者。每次獻血回來,妻子都會精心準備一桌好菜慰勞他。更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女兒劉青和兒子劉景超也加入到了無償獻血者的隊伍,全家齊上陣,成為名副其實的“獻血之家”。
劉鋒龍的母親今年已經八十多歲了,只要有空,劉鋒龍都會主動幫母親做飯、整理家務,陪母親聊天。2012年母親病重住院,在手術后的二十幾天里,老人無法吃飯,靠輸液維持生命。這期間,劉鋒龍每天24小時守護在母親身邊,擦身、洗頭、洗腳、剪指甲……同病房的病友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這兒子,比閨女還細心吶!”
劉鋒龍經常告訴孩子們要有愛心,點亮一盞燈把溫暖送給別人。對待工作要有敬業精神,始終要勤奮、刻苦,為事業盡心盡力。在良好家風的影響下,兩個孩子學業有成,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表現出色。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劉鋒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傳承雷鋒精神,弘揚熱血真情,展現了新一代農民崇德向善的良好風貌。劉鋒龍說:“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會繼續進行無償獻血,把幫助他人作為實現自身價值的終極目標,一如既往,無怨無悔!”(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余博)
責任編輯:管佳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