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3日 在青島市李滄區,住著“青島市文明家庭”何霞一家。走進何霞家,第一感覺就是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書香家庭”,何霞和丈夫王輝一個愛好朗誦,一個研習書法,婆婆韓淑清是中國畫家協會會員,畫得一手好畫的同時還在社區免費教授大家畫畫,兒子兒媳也都有著穩定的工作,小孫子王恒屹更是聰明可愛,今年還不到8歲的他已經可以背誦1200首古詩詞和文章了。
何霞、兒媳李秋月、孫子王恒屹、婆婆韓淑清、公公王端明、兒子王雨沫、丈夫王輝(從左至右)
許多人認識這一家人,是從中央電視臺的電視節目開始。2020年10月6日晚,王恒屹與何霞組成的“知否”家庭從6組家庭中脫穎而出,榮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詩會》總冠軍,并憑此獲得《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的首張入場券。亮眼的表現讓這對祖孫成了人們眼中的“明星”家庭,也引來了不少家長前來“取經”。
“我們家不是什么書香門第,孩子能有今天這樣的成績,還是在于堅持,不僅是孩子的堅持,也是我們做大人的堅持。從1歲時發現孩子在這方面有天賦和興趣,我們就從沒間斷過對他的培養。”對外界的溢美之詞,何霞表現出了超乎常人的冷靜。“教孩子的過程也是我自己學習的過程。”王恒屹每背一首詩,何霞都要將詩中出現的生僻字、詞語注釋和詩詞的譯文完完整整地記錄下來,幫助小恒屹更好地理解詩詞中的含義,有時候小恒屹“卡殼”了,何霞還會結合詩中的意境做出一些動作提示他。“這是我們兩個人之間的‘小約定’。”何霞說。“背詩并不只是單純地背誦,更重要的是去理解詩文中的孝道、忠誠、愛民等高尚的品德,用來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小屹你看,方仲永雖然被人看作‘神童’,但隨著年齡漸長,后天的學習不跟上,也只能是‘泯然眾人矣’。‘神童’尚且如此,我們這種需要努力才能取得成績的普通人更要不斷地加強學習。”何霞常以兩人學過的《傷仲永》為例,向小恒屹講解學習的重要性。王恒屹也以《弟子規》中的“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表示自己也會因為別人的夸贊而不安,因為別人的批評感到欣慰,只有做到謙虛謹慎,才能進步。
唐詩宋詞從祖輩口中傳至孫輩,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也在血脈間延續。由于熟讀詩詞,小恒屹的語文成績一直很好,對歷史、地理等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
孩子的自律源于家長的言傳身教。 “小屹小時候,我們家的大人幾乎從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晚上睡前,如果我有自己定的朗誦任務沒完成,也一定要完成了再休息。”對于奶奶的堅持,王恒屹早已習慣了,還會在何霞完成任務時默默地為她豎起大拇指。閑暇時間,兩人還把“飛花令”“古詩接龍”等玩法帶到了家里,每天晚上,祖孫倆都要來一場小小的“比拼”。
“有些孩子可能還不會表達,但心里是什么都明白的。”何霞說。“我們家人從不在背后議論別人,孩子還小,判斷力還不成熟,很容易被大人的話所引導。我也從不干涉兒子兒媳小家庭的生活,唯一的要求就是在孩子面前要保持正能量,不要說任何影響家庭團結的話。”在社區里,何霞一家的和睦是出了名的,公公婆婆年紀大了,何霞每年春節都把他們接到家里過年,兒子兒媳夫妻恩愛,很少發生爭執。在何霞的家里,也從不存在婆媳矛盾。“我和兒媳都是善于溝通的人,生活中遇到觀念不合的事,兩人把話說開,誰也不記仇。”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王恒屹從小就開朗大方,從在學校里主持節目、參加活動到登上央視舞臺,都從不怯場。
“家庭是一個人學習做好事的起源之地。”何霞家庭用實踐證明了這句話。在何霞一家老小中傳承的,不僅有優美的唐詩宋詞,更有生活的智慧、做人的美德。(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