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是“雙減”政策實施后新學期的第一個周末,校外培訓機構還在上培訓課嗎?家長報班熱情是否依舊?4日記者實地采訪了杭城的幾大培訓機構,得出了三個字——空蕩蕩。

這則《杭城今天一幕刷屏:空蕩蕩》推送后,引發了熱議,評論區被家長們的感慨、意見、建議擠滿。
“雙減”減出了一個輕松周末——
有家庭打算每個周末都去旅行
有媽媽喊出了:歲月靜好,母慈子孝
不少網友切身感受到了真實的“減”,難以掩飾輕松喜悅之情,感覺久違的周末終于回來了,一家人都輕松。
網友@隨風處處:現在可好了,我同事們根本不用趕著接孩子,小學的6點接,初中的8點半接。
網友@明天:今早,一家三口度過了,第一個沒有培訓班的周六早上,一起出門吃早飯,一起逛菜場,無比愜意,感謝雙減政策!
網友@時光匆匆:家里兩娃沒上學科補習班,周六全天自由安排,一般是戶外或博物館藝術館;周日籃球繪畫。六年級,成績中上。我們也就普通人,孩子也能當好一個幸福感知力高的人即可。
網友@冬冬鴨鴨:我們家娃也不報班了。我和他爸心態好,比來比去比得過來嗎?他真不是學霸的料。
網友@迷霧中徘徊:神獸讀六年級,今年開學后第一個周末確實是輕松不少。所以在周五晚上直接帶神獸來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了趟西安,準備以后每個周末都出省去帶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前哪里有這時間。
網友@小豆媽:一早約同小區的同學打羽毛球、踢足球去了。同班五年,同個小區,兩個娃從來沒有這么長時間約玩過,不是你培訓就是我培訓。
網友@田大:昨天晚上我跟即將去外地上大學的女兒聊起“雙減”政策,作為過來人的女兒表示:“真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去上培訓班的。”其實上培訓班只是家長一種心理安慰,周末應該引導孩子在家更好地復習這一周的學習內容,復習比培訓更好。
網友@Me、徐:真是歲月靜好,母慈子孝。
家長有幾個擔心——
周中補功課,周末學才藝?
培訓班會不會轉地下?改線上?
如何監管一對一教學?
第一個周末培訓班上一片靜好,卻擋不住家長心中暗流涌動。不少家長依然在觀望,依然心存憂慮,錢江晚報官微這條新聞后獲贊最高的幾條留言可見一斑:
網友@木頭:學科類培訓都安排在了周一至周五,周末興趣班,孩子和家長的負擔減輕了嗎?
網友@張曉晨:平時補功課,周末學才藝,貌似更忙了?
網友@樂在其中:讓上班一族平時更辛苦了!!雙休日再趕藝術培訓班。
網友@陽光打在地上:去各種體育美育培訓班看看,游泳、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畫畫、鋼琴、古箏、吉他……娃們都在那里呢!
按照國家“雙減”相關政策,接下來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將實行分類管理,由相應主管部門分類制訂行業標準、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嚴格審批。體育類由體育部門監管、文化藝術類由文廣旅游部門監管、科技類由科技部門監管。
還有不少家長的擔心在于,培訓結構會不會鉆空子?把線下培訓班搬到線上,或者改成一對一教學。
網友@wenzi:地上轉地下,線下轉線上。
網友@青青草:人家有條件的,一對一巳經開始了。
網友@云霄:“雙減”政策需要全社會的監管,否則一有機會,“補課”、“培訓”又會死灰復燃。
網友@靜:會不會都上門一對一培訓去了。
網友@貓貓:都改線上了,孩子的視力你們有人考慮嗎?
網友@珠珠:一對一還是可以繼續的!周末很多約小課的。
父母的責任到底是什么——
培養孩子興趣,關心孩子身體健康
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
培訓是“輕松”了,父母是不是沒事干了可以躺贏了?家長還能做什么?是否該回歸家長責任本位?很多早就在思考這些問題,留言中有很多建議。
網友@天道酬芹:“雙減”政策好,因為真正的學習都是發自內心愛好的,這個政策不會減少科學家的誕生,不會減少國家高級人才的數量,但是卻放過了很多普通家庭,至少不要跟著盲目的補課了,不要花冤枉錢,減出來的時間孩子可以發展興趣,也許興趣才是孩子將來事業發展的基點,而不是一張文憑。所以對國家和家庭都是很好的!
網友@妙慧荷芳:最好不做表面文章,政府對政策要堅決嚴肅執行。有些家長也要改變培養孩子的觀點,我認為父母責任是關心孩子吃好,有充足睡眠,健康體質,培養積極向上陽光的性格和品質,學習上交給學校在校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父母好好工作才是正常的社會與家庭。
綠城育華教育集團總校長、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副會長黃建明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表示:“有的教育只是為了生存,有的教育還是為了生活。”
他之前就明確了校外教育的任務要從為了生存的教育提升到為了生活的教育。大幅度增加生活課程,豐富學生假日生活,減少了應試、考級教育的比例,學生參與面就能不斷地得到擴展。
就如同網友@琳達的評論:美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再也不要用一生來治愈童年!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