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情懷,世家風范。這些平凡又不凡的家庭,用幾代人的接力,在三尺講臺上傳道、授業、解惑,用一輩子的時光書寫著師者本色。在第三十七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記者探訪數代堅持教育理想的家族,一起來看看這些教師世家的故事。
傾三代教育之力 鑄教育強國之夢
青島升平路小學胡紅梅的大家庭與三尺講臺有著不解之緣。
胡紅梅的祖父早年經商,后因戰亂,棄商從教,決定教周圍村里人讀書識字,雖然是私塾,但也收了200多個孩子。不管交得起學費,還是交不起學費,只要孩子想學,胡紅梅的祖父都愿意教。
胡紅梅的父親胡文義1964年從青島三中高中畢業后,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主動報名到云南支援邊疆,被分配到云南省交通廳公路勘測設計院負責公路勘測工作。邊疆的條件艱苦,胡文義需要爬山涉水確保測繪數據的精準。在從云南得欽到西藏鹽井公路段的半年高海拔測繪中,他患上了高山癥,但仍申請留下工作,直到公路完全竣工。1968年胡文義返回家鄉,被安排到夏莊鎮源頭農中任教。
41年的教育生涯,胡文義扎根鄉村教育,先后在家鄉原嶗山區夏莊鎮源頭農中、云頭崮中學、崔家溝中學、丹山中學等7所學校擔任校長,面對校舍破舊,資金短缺情況,他積極開展勤工儉學活動。面對許多輟學生,他入村入戶家家走訪,動員家長支持農村孩子上學。他教過的學生有的通過高考上了理想大學,他當年輔導過的民辦教師有許多考入了正規師范學校,如今桃李滿天下。
胡紅梅的母親早年是一名民辦教師,她帶領學生上山摘松球,確保冬天教室的爐子可以取暖。她經常把學習落后的學生帶到家里進行輔導,還給學生洗尿濕的褲子,一屆屆農村的學生在她的培養下,走上了工作崗位。
受祖父和父母的影響,胡紅梅耳濡目染,從小立志當一名教師,初中畢業考取了青島師范學校。1991年,19歲的胡紅梅成了一名人民教師。
工作30載,胡紅梅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她指導教師撰寫課改研究論文,累計100多篇獲得區市級以上獎項。指導多名教師執教國家級、省級等各級各類優質課、公開課,培養了10多名區市級骨干教師。她自己也榮獲了數項區市級以上榮譽稱號。
胡紅梅的兒子高中畢業后,考入了青島大學師范學院,立志續寫家族和教育的緣分。
一家五口 四人做過盲校老師
青島盲校教師曲桂平的一家三代五口人,奮戰在祖國的教育戰線上,其中有四口人從事的是特殊教育。
1957年,曲桂平的公公崔北恒從青島師范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青島市盲校工作,成為一名“光明使者”。在盲校工作了39年,擔任班主任30年,他曾經與學生同吃同住,用自己的工資幫助學生。有一年,一名畢業多年的學生萌生了上大學的愿望,崔北恒得知他的愿望,為他加油鼓勁,也幫他復習備考。在崔北恒的幫助下,學生最終考取了長春大學音樂系。1959年,曲桂平的婆婆進入青島市盲校工作,1987年,曲桂平的丈夫又來到盲校,執教體育課。1988年,曲桂平從青島師范學校畢業,也被分配到了青島市盲校工作,到現在已經工作33年,擔任班主任工作27年,擔任教研組長10年。
一家人都在盲校工作過,所以回到家,大家的話題也是圍繞著盲校學生的教育展開。曲桂平的公公手巧,他便和家人一起給學生開發教具。各種動物畫好形狀,用縫紉機走一遍線,反過來可以觸摸;一個圖形,用白膠沿著邊粘上粗線繩,可以讓學生認識形狀……

前前后后,兩代人在盲校工作已經有64年,他們手牽手將越來越多的孩子送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也見證了青島市這些年特殊教育的變化。去年,青島盲校遷新校,無論是從教學設備還是學生住宿條件,方方面面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學生免費住宿、免費吃飯,有免費校服、免費書本。學生們擁有了平板電腦、點顯器、智能聽書機等設備?!皻埣踩送ㄟ^接受良好的教育,完全可以回歸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甚至可以帶動同輩群體就業和工作!我們的學生趕上了一個蓬勃發展的好時代!”曲桂平說,特殊教育被越來越多的人理解,盲人學生也逐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包容關愛。特別是最近二十年,青島開展了多重殘疾教育的研究和送教上門工作,真正實現了全納教育和零拒絕的理念,讓更多的殘疾兒童接受教育。

2019年,曲桂平的女兒從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走上了三尺講臺,這個教育世家的故事延續到了第三代人身上。
書香傳家 教育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書香萬里,教師世家。青島實驗初中黨委書記侯蕓的家族三代人中走出了六位教師。侯蕓的祖父侯國本曾是中國海洋大學教授,著名海洋專家;父親侯永庭,是青島市政府經濟專家、研究員;叔父侯永海,是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侯蕓本人深耕青島基礎教育27年,兩位堂妹侯迎、侯雪都是教師。三代人的堅守,傳承了家風師道。
侯國本1948年入職山東大學,1993年正式退休,教齡45年,是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山東省人大代表、第九屆青島市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其一生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為山東省日照港建設、東營港建設、膠州灣保護工作等國家重大建設項目作出特殊貢獻,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侯永庭曾任山東省人大代表、青島市政協常委,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獲青島市拔尖人才稱號。曾獲國務院最高決策咨詢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獎,被聘為中國海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特聘教授,曾任青島市體改委專職委員、副主任,為青島市經濟體制改革、人才培養作出了貢獻。
侯永海曾任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自動化教研室主任、機電系教工支部書記、機電實驗中心主任、自動化實驗中心主任,連續擔任海洋大學第五、六、七、八屆教學督導,在高等教育領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侯蕓曾任青島九中黨委書記、現任青島實驗初中黨委書記。從事教育事業27年,專注學校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進行教學研究,熱愛學生、熱愛教育,多次開設市級公開課、示范課,曾獲山東省中小學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青島市精品課程,并獲得青島市、教育局多項榮譽稱號。
侯迎、侯雪都在高校工作,工作出色,多次受到學校表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