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1日訊 從膠州秧歌、膠東大鼓到鴛鴦螳螂拳、燭竹馬,從萊西木偶到洼里盤鼓,今天下午,這些名稱或熟悉或生疏的絕活,經由百余位文化傳承人演繹,亮相在五四廣場舉行的“好客山東·時尚青島”優秀非遺項目展演,博得現場觀眾陣陣喝彩。作為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一十百千萬”文旅嘉年華活動的一項內容,此次活動也是對青島傳統文化的豐富資源和非遺傳承保護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地域文化認同的精神符號,亦是青島文化長卷中濃墨重彩的重要篇章。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文革表示,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青島的“非遺“傳承人們沒有消沉、等靠,而是用一件件創新的作品、一顆顆滾燙愛心,關注當下,讓“非遺”這個曾經陌生的詞匯越來越多地為市民所熟知、為社會所關注、為時代所推崇,“非遺”項目也不斷走進尋常百姓、融入日常生活,得到更扎實的保護與傳承。
展演現場,多位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領銜表演團隊,以民間舞蹈、曲藝、傳統戲曲、傳統音樂、傳統技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等不同門類的表演形式,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與風采。
本場演出中的最年長者,國家級非遺項目膠東大鼓的傳承人梁金華,以76歲高齡,親自帶領三位學生登臺獻藝,表演了新編現實題材作品《“雞”不可失》,貼近生活又不乏恢諧的故事情節與膠東大鼓的傳統范式有機交融,帶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梁金華還特別告訴記者,為更契合作品的內容呈現,她特別對唱腔和表演做了調整,而正是傳承人不斷地創新與發展,才使得這些傳統非遺常演常新,為觀眾喜聞樂見?,F在梁金華不僅收徒,更對學生們言傳身教,她稱贊今天與之同臺的三位學生,進步神速,技巧水平絕不在她的徒弟們之下。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梁金華表演膠東大鼓《“雞”不可失》。
活動現場除了國家級非遺項目膠州秧歌、膠東大鼓、鴛鴦螳螂拳和柳腔,省級非遺項目的茂腔和京劇,也讓戲迷沉浸其中,時不時還跟著哼唱兩句。市級非遺項目同樣精彩,平度極具特色的燭竹馬以舞蹈的形式還原“澶淵之盟”中蕭太后引兵打仗的情景,讓臺下觀眾看得如癡如醉;眼疾手快可以隔空取物,變幻莫測的技藝讓人眼花繚亂,作為我國傳統魔術的古彩戲法一上場便令觀眾嘖嘖稱奇;高山流水,琴瑟和鳴,九嶷派斫琴法余音裊裊與匠心獨具的嶗山綠茶制作技藝最搭;萊西木偶演繹起川劇變臉來,也讓觀眾們目不暇接……
膠州秧歌《布老虎富了俺的村》。
洼里盤鼓的陣陣鼓聲壓軸出場,舞蹈性的器樂演奏歡騰熱烈,據說,這一市級非遺項目最早源于明萬歷年間流行于河南一帶的“得勝鑼鼓”,清初又在當地知名人物胡嶧陽等人的推廣普及下興盛于如今的城陽區,如今洼里盤鼓的套路更加規范,傳承人隊伍已增至近百人。
國家級非遺《鴛鴦螳螂拳》展演。
茶藝表演《嶗山茶道》。
承載著不同地域百姓生活情感、風俗信仰和審美情趣的絕活,也令現場市民觀眾共情?!霸瓉砬鄭u還有這么多傳統的非遺項目,而且如此好看!”市民王女士按捺不住臉上的興奮之情,“以前總是在課本或者老一輩的描述里,聽過這些非遺項目,沒有什么概念,如今終于看到現場版的了!而且種類繁多應有盡有,這一場看下來簡直太過癮啦!”
這些非遺項目原汁原味地展現了,現場笑聲、掌聲此起彼伏,便是觀眾們對本次非遺展演活動喜愛的最直接有力的證明,演出結束后觀眾們仍久久不愿離去?!罢媸翘鸷沉?!”來青島旅游的張先生途經于此,便被精彩的演出所吸引,“在這里,不僅能欣賞到青島的美景,還能了解并親身感受青島當地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p>
這場“好客山東·時尚青島”優秀非遺項目展演活動,由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市非遺保護中心、各區市文化和旅游局協辦,大眾網青島承辦。(青報全媒體記者 李魏/文 王雷/圖)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