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影視劇《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忽而今夏》的取景地,在島城最美網紅校園青島二中分校,學子們用三年時光一千多個日夜,書寫專屬自己的青春勵志故事。一群愛崗敬業的老師,則充當著盡心盡責的“青春制作人”,陪伴每名二中分校的學生,在人生跑道上奮力前行肆意張揚,成長為光芒萬丈的主角,站上屬于自己的人生C位。

秉工匠之心造就名師團隊
無論是向往牛津腔的文雅、喜歡日語的黏著,還是渴望觸摸科技的廣袤、探求詩歌意境,在二中分校的三年時光里,總有一款課程適合你。在海量豐富的課程背后,是“青春制作人”名師團隊的默默付出與不懈努力。青島二中分校現有專任教師111名,正高級教師1名,高級教師30名,一級教師62名,其中省特級教師2名,齊魯名師1名,青島名師4名。有近110人次分別榮獲省、市級優秀教師(班主任)、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青年教師優秀專業人才等榮譽稱號。
圍繞學校開展的“互聯網+”教學實踐改革,每年組織教師開展“互聯網+教學”培訓、STEAM課題研討式培訓、跨學科培訓,多次組織教研組長赴福建、廣州、浙江、上海等地學習交流,多次組織骨干教師赴美國、韓國、芬蘭、英國等國家學習國外先進教育理念。為促進教師增值發展,以“1+N”為評價指標進行全員貢獻度評價,深度挖掘在教育教學、學院管理、校本課程開發、支持學生個性發展及其他方面有特殊貢獻的“貢獻者”,通過開設“貢獻者論壇”,營造校園匠人之心、匠人之能、匠人之德的教育“工匠精神”氛圍。

學習共同體完善名師團隊全鏈條
教師學習共同體完善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經驗值的教師配比,促進教師梯隊健康合理發展。僅2019-2020學年,全校就有近60人次開設了校本課程;有近60人次教師分別擔任首席導師、助理導師、專業導師;近30人次指導學生社團活動;近20人次教師帶領學生開展校內外課題研究;45位教師指導學生在國家、省、市級各類比賽中榮獲一二三等獎;18位教師發表個人論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7篇,4篇獲獎;35位教師開設省、市級優質課、名師開放課、交流課,并在市級教學比賽中獲獎。
作為“青春制作人”中的新生力量,青年教師推動著二中分校的可持續發展。訂制發展策略,明確發展方向;調研發展意向,明確發展需求;依據規劃和需求,組織專屬培訓……進入二中分校,每名年輕的“青春制作人”都有自己的成長通路。目前,全校每位青年教師指導一個學生社團、指導學生參與課題研究,支持學生個性發展。借助名師資源,學校根據梯隊結構,確定校內名師、名導師,成立名師、名導師工作室。

多維舉措促教師專業化發展
高中學生的主舞臺在課堂,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在教師專業化發展。分層培訓精準助成長、名師引領多維促發展、集團優勢優化梯隊建設……二中分校憑借一系列有力舉措,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新入職教師入職培訓,入職三年內沃土工程,中青年教師雙優工程,骨干教師名師工程,根據學校教師發展需求及發展階段,分層設計不同系列的培養方案。針對中青年骨干教師,定期組織骨干教師微論壇、貢獻者論壇、我的教育故事等活動;針對35歲以下青年教師,實行“一師一策”,明確自身發展路徑;組建見習導師團隊,制定優秀見習導師評選辦法,評選年度優秀見習導師,促進導師隊伍建設。
通過名師、名導師工程的建設,強化學校師資整體水平,培養一批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優秀教師,造就一批在全市教育界有一定影響力的教師隊伍。由工作室主持人牽頭,通過課程開發、學科教學、課題研究、論文撰寫、案例研究等方面帶動和培養大批青年骨干教師,引領教師隊伍成長。利用集團優質資源,在名師資源共享、名師、名導師工作室發展、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青年教師培養等工作中聘請二中名師擔任學校教師發展顧問,對學校的教師培養提出指導意見;開展集團內青年教師教學比武、同課異構、發展研討等工作,促進青年教師的互動交流。(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王曉雨)
責任編輯:張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