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發展交響樂這么多年,形成的品牌是什么?其一是高質量的城市樂團“青島交響樂團”,其二是成立十年的樂迷聯誼組織“愛樂沙龍”。9月10日下午,愛樂沙龍成立十周年慶典在市人民會堂三樓舉行,來自樂團、資深樂迷的代表濟濟一堂,回顧愛樂沙龍的發展,一起展望未來。結束了公開排練的青交藝術總監張國勇也來到慶典現場,他表示,愛樂沙龍如同一只錨將自己與青島綁定,如此高水準的樂迷,放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青交團長李珺竹接受采訪時表示,“樂迷與樂團之間有魚水之情,樂迷是我們的重要土壤。愛樂沙龍是我們重要的動力,也是我們往下走下去的養分,希望青島樂迷繼續支持我們。”

愛樂沙龍座談會現場。
十年回顧,碩果累累
在市人民會堂三樓,愛樂沙龍十周年圖片展展示了十年來沙龍組織的各項活動。自2011年5月成立以來,青島交響樂團“愛樂沙龍”共舉辦音樂講座系列活動一百二十多場,聽眾達萬人次,發展愛樂之友三千多人,聆聽樂季音樂會二百余場。愛樂沙龍創始人徐學敏指揮介紹,十年來包括小提琴家林昭亮、雙簧管演奏家王亮、長笛演奏家里特、圓號演奏家普呂克、大提琴家秦立巍等相繼與樂友交流,譚盾、周龍、陳怡、趙季平、李海鷹、中提琴演奏家馬慧、鋼琴家張櫓等先后在愛樂沙龍舉行講座。在業內人士看來,“愛樂沙龍”不僅是樂迷組織,也是青交演出經營的創新。2014年愛樂沙龍推出的音樂季年卡一方面穩定了樂友隊伍,鞏固了樂季音樂會的上座率,另一方面也讓樂迷得到了真正的實惠,引領更多觀眾加入沙龍。樂團方面表示,年卡制度將繼續推行,持續鞏固青交與樂迷之間的聯動關系。

9月10日下午,在愛樂沙龍十周年慶典活動中,市民們走進人民會堂音樂廳,感受交響樂團排練過程。
在十周年慶典上,翁亞明、廖健、張增勇、吳碧君等資深樂迷代表相繼發言,分享與青交的深厚情緣。十年來樂迷通過青交演出、音樂家講座、觀摩排練得到了極大的精神享受,郵票收藏家張增勇以青交演出曲目為軸線,先后將巴赫、貝多芬、比才、馬勒、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和斯托爾茲等音樂家的郵票與藝術成就相結合,完成了圖文并茂的人文創作。張國勇總監感嘆:“愛樂沙龍的樂迷思路非常活躍,他們在沙龍上提出的各種問題,幸好我算是指揮家里讀書比較多的,否則有些問題也回答不了。青島樂迷的素質真的非常高,希望他們未來不離不棄,繼續陪伴青交。”

愛樂沙龍的發起人徐學敏,講述愛樂沙龍的十年歷程。
展望未來,擁抱年輕人
“愛樂沙龍”對于樂迷的好處是什么?在圈內頗有影響力的音樂發燒友翁亞明表示,現場感對于樂迷來說非常重要,“我積累了數千張古典樂唱片,但是只有到了交響樂演出現場,才能感受到音樂的洪流。”而張國勇表示,愛樂沙龍放在全國也是拿得出手的音樂品牌,因為國內做類似樂迷組織的城市雖多,但堅持十年的寥寥無幾,“愛樂沙龍是一個完全付出、沒有個人收益的事情。”他坦言,有兩個“錨”把自己“錨定”在青島,“一個錨是青交的樂手,他們把十多年最好的年華放在這個樂團里;另一個錨是青島的樂友,愛樂沙龍的樂迷見到音樂家登臺就熱烈鼓掌,非常尊重音樂家,也讓各地的藝術家很受感動。”
放眼未來,徐學敏希望愛樂沙龍能夠繼續堅持下去,保持這個高水準、高素質的樂迷隊伍,一如既往陪伴樂團成長。愛樂沙龍吸引了具有廣闊眼界、豐富閱歷的樂迷,李珺竹表示,下一步希望通過創新舉措吸引年輕觀眾,進一步壯大愛樂沙龍,“我們需要年輕樂迷加入,不斷培養年輕梯隊,下一步我們將通過藝術講座等形式吸引年輕人,持續推動樂團提升藝術素養,形成可持續發展。”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文 王雷/圖、視頻)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