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家店鋪,3個“1萬+”,包攬“拼多多”蘋果暢銷店鋪前3名,這是幾個煙臺“果二代”昨天的成績。一批被父輩帶入蘋果銷售圈子的煙臺“果二代”,“后浪”推“前浪”,用流量連通果園與餐桌,掀起一場中國果業第一品牌——煙臺蘋果的營銷變革。
在煙臺全市12.89萬個電商平臺注冊店鋪中,“煙臺棲霞農場”充滿傳奇色彩:宋振乾和女友劉爽用11個月創下1000萬元利潤。
兩年前,宋振乾要在線上賣蘋果,父親宋金嘎把他趕出家門;兩年后,宋振乾日銷蘋果十多萬斤,出口蘋果20年的宋金嘎服了氣:“比我一周的量還高?!备篙厒冊洿┻^冰天雪地,到處跑市場、找銷路的場景,宋振乾再也感受不到。他只要輕點指尖,就能完成千里之外的訂單。如今,這家店鋪已成為平臺的頭部商家,即便疫情最嚴重時,月銷售也有百萬斤。
于本誠的“誠達佳園水果生鮮旗艦店”同樣勵志。2019年8月,俄羅斯因故暫停進口中國梨果類和核果類作物,讓于家150萬斤太婆梨積壓在冷庫。父親于基東跟水果打了半輩子交道,也一籌莫展。轉戰電商平臺尋求自救,于本誠開始了艱難的摸索,直播選果、個性化定制、加印食用指南……到今年4月,店鋪賣掉了250萬斤太婆梨,不僅清空了自家庫存,還幫村民解了燃眉之急。父子倆達成共識:“將來肯定是‘兩條腿走路’。電商肯定得干,外貿上也準備借鑒電商模式,壓縮利潤,加快回款,降低風險?!?/p>
在缺少國內銷售渠道的情況下,平臺之變,為蘋果外貿企業打開內銷“通道”,幫助企業充分挖掘內需,實現外貿、內銷“兩條腿走路”。
數據印證了這一轉變:今年一季度,僅拼多多平臺,煙臺蘋果、梨等特色農產品外貿轉內銷店鋪就同比增長180%;2月至8月,煙臺農產品外貿轉內銷的“10萬+”店鋪增加210%。
這些明顯的趨勢變化,牽動著整個產業鏈的走向。供應鏈上,開始出現從“種什么賣什么”向“需要什么種什么”的轉變。
3家包材廠同時供貨,數百名工人晝夜打包,十輛貨車來回運輸……于凱的店鋪曾用22天斬獲平臺多項銷售冠軍,預計今年蘋果周期能賣1億斤?!凹t富士”是主力產品,但新品種“維納斯”復購率更高。“這種供需關系的變化,會傳導給果農。中長期看,會引導果農主動伐老種新?!庇趧P說。
隨著“后浪”的發力,今年以來,煙臺蘋果線上銷售36.48萬噸,同比增長24%。一場煙臺蘋果銷售格局的變革正在醞釀。(YMG全媒體記者 苗春雷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