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6日訊 市政府新聞辦今天下午舉行青島“十四五”規劃發布解讀新聞發布會,市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紀金亮解讀了《青島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亮出了青島產業能級提升“路線圖”。
根據《規劃》到2025年,青島支撐和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與軟環境不斷完善,科技基礎設施對創新能力增強的支撐作用不斷提升,攻克并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產業集群,形成創新要素集聚、市場活力迸發的產業發展新生態,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規劃》制定了“十四五”時期青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具體發展目標,包括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9%,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650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8%左右,培育3~5個規模超千億的特色產業集群等。
戰新產業動力強勁
“十三五”時期,青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促進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舉措,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持續提升,產業規模持續增大,成為拉動經濟增長重要動力。
發展態勢持續向好。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左右,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創建市和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等。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兩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2019年青島因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效突出獲得國務院激勵表揚。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高速列車創新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山東能源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加快建設,擁有6家國家工程實驗室、9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6所大學、212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
創新生態持續優化。海爾集團、青島高新區、萊西市和青島藍谷高新區獲批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青島高新區雙創示范基地于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獲國務院激勵表揚。創新人才加速集聚,全市人才總量突破230萬人,2019年獲評全國“最佳引才城市”。創業投資體系逐步完善,創投風投資本規模突破千億元。
新經濟業態加快培育。2020年新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2.6%,擁有海爾卡奧斯、酷特智能等多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先后培育了一批獨角獸企業,本土培育和成長的新業態新模式企業逐漸顯露頭角。
重點發展九類戰略性新興產業
關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重點,《規劃》立足青島產業發展基礎,著眼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確定青島“十四五”將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航空航天、現代海洋和生物等9類戰略性新興產業。
同時,《規劃》確定了量子信息、生命科學、極地深海、虛擬現實等產業為青島超前布局培育的未來產業,并提出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服務業。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點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服務、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集成電路、超高清視頻、高端軟件、大數據、先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基礎電子元器件等產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高地。
高端裝備產業,重點發展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制造裝備與系統、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重大成套裝備等產業,建設國內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創新中心。
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風能、太陽能、氫能、生物質能、能源互聯網等產業,推動青島成為新能源產業集聚示范區。
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基礎優勢材料、前沿新材料、高端專用材料、海洋生物材料、功能性材料等產業,力爭將新材料產業打造成為青島新興產業發展的骨干力量。
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重點發展整車制造、無人駕駛、關鍵零部件制造及相應配套設施,加大輕量化材料、高續航電池、智能車聯網等關鍵技術攻關,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
綠色環保產業,重點發展節能家電、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產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
航空航天產業,重點發展飛行器整機、航空關鍵零部件、衛星應用等產業,打造國內重要的航空航天裝備生產配套基地。
現代海洋產業,重點發展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智慧海洋等產業,推動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生物產業,重點發展生物醫藥、化學創新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精準醫療、康復醫療、生物農業等產業,建設技術先進、產業密集、特色明顯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
推進六項重點工程
為強化政府引導,《規劃》提出重點推進產業集群深化建設工程、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工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數字經濟引領發展工程、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工程、創新創業示范推進工程等6項重點工程。還從健全推進機制、優化發展環境、開展“雙招雙引”、加強資金引導、強化統計評估等5個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保障措施。
紀金亮表示,下一步,青島將全面深入落實《規劃》,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積極為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提供強力支撐,吸引更多人才、知識、數據、資本等要素資源匯聚青島,促進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速提升,共同打造國家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