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稱評審作為人才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一根有效的“指揮棒”。近日,青島西海岸新區在全國率先開展“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職稱評審,951人獲評國內首批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職稱,為這一領域的專業人才打通了職業賽道,進一步激發起干事創業的澎湃動能。
“四新”經濟新職業職稱評審,為從業者打破了“藩籬”,體現了解放思想、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的精神。近年來,“四新”經濟蓬勃發展,新興產業人才成為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力量,職稱評價需求逐年增大。但一直以來,新職業從業者參加職稱評審,面臨不少“隱形”門檻,很多優秀人才被擋在門外,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面對新形勢,人社部門果斷進行改革,搬掉了一系列“絆腳石”,打破了身份、檔案、所有制等限制,讓新職業從業人員與傳統領域從業人員享有同等職稱評審待遇。特別是,分類創新設置新職業職稱,用“新尺子”量新人才,破解了過去“游泳冠軍”同“長跑健將”同臺競技的難題,讓職稱評定更科學、更公平、更精細化,也為“四新”經濟人才暢通了職業發展渠道。
推動新職業職稱評審改革,有助于樹立人才流動的“風向標”,對“四新”經濟發展具有強力托舉作用。人才評價與產業發展緊密相關,也應隨著產業需求而不斷更新。山東省設置工業互聯網、新型功能材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物聯網、智能制造、碳纖維復合材料等新職業職稱,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為了引導優秀人才投身新興產業“主戰場”。比如,青島正致力于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相關職稱評審在讓我市從業者倍感鼓舞的同時,也有利于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加入這一行列。而且,從行業內部來看,職稱等評價機制的引入,能夠激發從業者展開良性競爭,也為管理層選拔任用人才提供了借鑒參考,有利于推動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新職業職稱評審改革,應注重實干實績,全力提升評價標準的科學性、適用性,營造干事創業濃厚氛圍。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就是要打破唯學歷、資歷、論文、獎項等限制和職業壁壘,真正讓能力、業績“說了算”。各部門各單位在執行過程中,既要思想“破冰”,也要實事求是,把真正的人才評出來,讓“四新”經濟成為專業技術人才集聚的“蓄水池”。同時,還要努力探索更加多元化的人才評價方式,進一步健全與評價機制緊密聯系的福利待遇,完善體系化的技能人才培育機制。近年來,一些身處行業金字塔尖的人物,正在重新定義人才的概念。比如,此前直播電商“頂流”李佳琦以“首批特殊人才”身份被上海引進,90后快遞員李慶恒也被認定為“高層次人才”,落戶杭州。這是城市“人才觀”轉變的生動體現,也反映了城市的開放性。在吸納專業人才、助力新興產業方面,尤其需要強調這種開放性。
城市與人才,相互依存,相互成就。全力發展“四新”經濟,離不開高水平專業人才;也只有城市產業做大做強,才能讓人才實現自我價值最大化。讓我們一起苦干實干,為人生出彩而奮勇拼搏,努力開創青島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王學義)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