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和國慶“雙節(jié)”將至,很多人已迫不及待想要休假了。然而,當前福建疫情多線傳播,警示我們疫情防控之弦必須始終繃緊,絲毫不能掉以輕心。
相比此前國內(nèi)幾波較大疫情,福建這波疫情具有兩個鮮明特點,值得高度重視。其一,或再現(xiàn)“超長潛伏期”。根據(jù)相關通報,本次疫情疑似源頭為由新加坡入境人員林某杰,相關病例標本初步判定為德爾塔變異毒株。在入境后21天集中隔離期間,林某杰進行了9次核酸檢測和1次血清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時隔38天才確診。其二,感染人群中兒童比例較高。一名9歲無癥狀感染者為林某杰的女兒,是小學生。這波疫情在被發(fā)現(xiàn)前,已在該小學隱匿傳播10天。病毒極為狡猾,我們必須不斷審視現(xiàn)有防控措施,查漏補缺,筑牢安全網(wǎng)。對于廣大學校,特別是小學,必須加強戒備。眾多小學生尚未接種新冠疫苗,是易感人群,尤其需要強化保護。
福建疫情存在外溢風險,各部門各單位要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住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作為著名旅游城市、港口城市以及“第一入境點”城市,青島面臨著更大“外防輸入、內(nèi)防反彈”壓力。要按照國家、省、市疫情防控要求,以最高標準、最嚴措施、最快行動,建立健全防控體系,織密織緊外防輸入防線,抓實抓細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疫情防控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作,核酸檢測、流調(diào)溯源、風控管理、場所和物資準備、院感防控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責任到人、精準到位。不能因為“雙節(jié)”即將來臨就人心浮動,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zhàn)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tài)。只有壓實“四方責任”,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才能確保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廣大市民要審慎做好假期安排,在放松身心的同時,也應多些防疫維度的考量。近日,教育部專門印發(fā)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認真做好中秋國慶假期疫情防控與留校師生服務保障工作。教育部相關負責人還提醒:非必要不離開當?shù)兀膭顝V大師生就地過節(jié)。青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于近日發(fā)出提醒,建議廣大市民就地過節(jié),假期以短途旅行為主,盡量選擇周邊游、省內(nèi)游,避免不必要的跨境旅行。千萬要記住,“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斗大的風”,德爾塔變異毒株具有強傳染性、高致病性,假如我們的防疫意識進入“休假模式”,放松警惕,就可能使“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導致疫情死灰復燃,這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而且,眼下又值季節(jié)交替,流感、水痘、猩紅熱等呼吸道傳染病進入流行期,需要格外注意。
注重防疫不代表不好好過節(jié),而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尋求更適配的休假方式。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不妨把以聚會和異地游為主要形式的休假方式,暫時做一下調(diào)整,轉為更休閑、更安逸、更舒適的方式。要自覺遵守各種防疫措施,繼續(xù)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風尚。比如,勤洗手、常通風、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這不僅是防疫的客觀需求,也是我們對自己、對家庭以及對社會應盡的責任。
疫情之下,我們進一步體會到何為“命運共同體”;抗擊疫情,更要結成“行動共同體”。這個中秋和國慶,平安是最好的團圓,也是最好的慶祝。讓我們同心協(xié)力,度過一個歡樂祥和、平安健康的“雙節(jié)”長假。(王學義)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