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碼頭設施損壞、野浴場有礙觀瞻存隱患、景區周邊環境臟亂——
本是“顏值”擔當:海岸線需要“補補妝”
青島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海岸線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市持續加大海岸線整治力度,開發建設了不少濱海設施,既美化了海邊環境,也為廣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的親海空間。
近日,一些熱心市民致電青島日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有的海岸線因管護不及時,設施失修,親海空間被侵擾;有的海岸線則因管理缺位,環境臟亂,美麗景觀遭破壞。有市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一方面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海岸線的管理和各類設施的維護,而作為受益者的市民和游客,也應當提升文明素質,保護好優美的海岸線。
問題1:
護欄缺失,堤壩受損——
碼頭隱患“潛伏”
近日,部分市民反映海泊河入海口碼頭、萊陽路海上旅游碼頭的設施損壞越來越嚴重,他們致電青島日報記者呼吁相關部門為兩處碼頭找到“管家”。
根據市民的指引,記者首先來到位于市北區濱江路西頭的海泊河入海口碼頭。該碼頭設施十分簡陋,且損壞情況比較嚴重。碼頭上除了一處用木板搭建而成的浮碼頭外,岸邊甚至找不到一個拴船墩。記者發現,沿岸有五十多段護欄或倒在地上或不見蹤影,部分立著的護欄上拉著警戒線,并掛有“禁止靠近”的警示標志。據一名在此垂釣的市民介紹,這些沿海護欄遭到破壞,主要是船主將固定船舶的繩子綁在護欄上,護欄不堪重負,被帶倒或直接被拽下了海。

市北區海泊河入海口處護欄設施嚴重損壞。
除了設施問題外,現場的衛生狀況也堪憂。綠化帶里散布垃圾,污水隨意亂流。水面和岸邊的礁石上散落著廢棄的漁網和漁籠。
據知情人介紹,這里是一處自發形成的碼頭,已存在多年。近年來,海泊河入海口經過數次改造提升,不但加固了堤壩,還在岸邊修建了綠化帶和景觀雕塑。最近一次升級改造在2018年,岸邊增設了綠道和護欄。但好景不長,由于缺乏日常維護和管理,入海口約400米的綠道上,近三分之一的護欄損壞缺失,存在安全隱患,且沿線環境臟亂。“政府花大力氣整治海泊河入海口,投入了真金白銀,但后期管理跟不上,再多的投入只能是打水漂。”這名知情人吐槽說。
與海泊河入海口位置偏僻不同,位于市南區萊陽路的海上旅游碼頭地處前海景區,與海軍博物館、天后宮近在咫尺。記者探訪時發現,該碼頭附近的一處海堤出現了大面積破損。近百平方米的水泥層坍塌下陷,露出一片碎石。滿目瘡痍的景象與周圍的美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據在附近趕海的市民介紹,此處堤壩破損已有五六年之久,一直無人問津。“海上看青島是很多來青游客的必選項,碼頭也是展示青島形象的窗口之一。然而,海邊破損的堤壩、凌亂的碎石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存在安全隱患。”一名接受采訪的市民表示,希望相關部門盡快落實堤壩歸屬,制定解決方案,排除隱患。
問題2:
露天更衣,管理欠缺——
野浴場“野蠻”生長
近日,不少市民向記者反映,島城沿海有多處野浴場,游泳者露天沖水、更衣,讓人尷尬。位于西陵峽路、曉港名城附近的兩處野浴場是市民吐槽的焦點。
在西陵峽路魯檢賓館南側海域,記者探訪時看到,現場至少有30人在水中游泳,另有20多人在岸邊隨意更衣、沖水,個別人甚至直接赤身裸體,全然不顧岸邊游客異樣的目光。由于岸上沒有沖水設備,人們只能自帶水桶沖水,其中不少人還用上了洗發水、沐浴液。有的游泳者還在堤壩上大小便,令人作嘔。

市南區西陵峽路魯檢賓館南側海域,有不少市民在“非泳區域”游泳。
“在公共場合脫衣服洗澡太不文明了,而且洗漱用品里含有化學物質,會污染海水。”市民劉先生抱怨道,“這里距離人氣景點棧橋景區不足2公里,是很多外地游客來青島的第一站。如此不文明的行為天天發生卻無人管理,實在不該。相比正規浴場,野浴場由于沒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和救護人員,一旦出現事故,游客很難及時得到救助。現在已經進入游泳淡季,有關部門可以充分調研并制定治理方案,不要讓野浴場繼續‘野蠻’生長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八大峽海域溺水事件頻發,相關部門在海邊增設了救生圈。記者走訪發現,該區域有三個救生圈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其中一個破損嚴重,已經斷裂成了四截,無法正常使用。還有部分救生圈被鐵絲固定在岸邊,如有需要,很難將其取下。采訪中,有市民吐槽說:“岸邊的救生設施常被人為損壞,還時常丟失。”
在曉港名城小區西側的港灣內,也有一處頗具人氣的野浴場。記者從知情人那里獲悉,為了阻止游泳者下水,有關單位在下水處設置了兩道柵欄,其中一道黃色柵欄高約3米,最近,這處柵欄遭到了破壞,被人拆出了一道豁口。
“這里緊靠港口碼頭,船舶往來十分頻繁。有些人游到離岸很遠的位置,船只就從他們不遠處駛過,讓人擔心。”市民周先生建議,“有關部門應加大管理力度,盡快修復柵欄,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問題3:
環境臟亂,涂鴉斑駁——
景區“面子”不在
近日,有市民向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一些景區周邊環境臟亂,令游客失望。記者聞訊后實地探訪了市民反映強烈的田橫島旅游度假區、八大峽廣場周邊。
上世紀90年代,田橫島聲名鵲起,成為國內知名的濱海旅游度假勝地,而驢島是游客前往田橫島的登船之地。驢島與陸地之間有一座跨海橋,每天都有漁民在此擺攤售賣海產品。記者在現場看到,漁民收攤后在大橋上留下了不少垃圾,一些死掉的魚蝦散發著刺鼻的臭味。橋上,十多處私自搭建的遮陽棚十分簡陋,支架東倒西歪,如遇大風天氣,容易倒塌傷人。大橋西頭,多個餐飲攤位扎堆營業,商家熱情攬客,吆喝聲不絕于耳,游客們三三兩兩地坐在遮陽棚下就餐,而攤位后卻堆放著大量篷布、支架、破舊家具、泡沫保溫箱等雜物。

即墨區田橫島省級旅游度假區的跨海橋上,存在私自搭建的棚架。
在跨海橋附近的沙灘上,環境衛生同樣不容樂觀,雜物隨意堆放,許多垃圾散落其中。記者看到,附近雖有保潔人員,但他們對垃圾、雜物視而不見。
八大峽廣場是遠眺前海美景的絕佳場所,棧橋、小青島、小魚山盡收眼底。而在廣場南側的防浪堤上,墻面的涂鴉斑駁不堪,僅剩下了大大小小的色塊。記者留意到,這些涂鴉多由油漆噴繪而成,部分油漆滲入墻體,很難清理。不少游客直言,斑駁的墻面已經失去了美感,讓人不忍直視。此外,八大峽廣場的防浪堤存在衛生問題。海浪帶上來的垃圾和游客丟棄的垃圾積存在堤壩的空洞處,垃圾和排泄物讓人無處下腳。
“在沿海的旅游景區,游客常年絡繹不絕,海邊的環境衛生理應保持干凈整潔。”市民張先生說,“希望相關單位加大景區及周邊的保潔力度,市民也要提升文明意識,約束自己的行為,共同維護好景區和城市形象。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
記者點評
用好“繡花針” “織”好海岸線
蜿蜒秀美的海岸線是青島的城市名片,也是城市品質的重要體現。然而,這道濱海風景線并非一路美麗。部分沿海碼頭、堤壩、景區周邊仍存在諸多問題,拉低了濱海風景線的顏值,也影響著城市形象。
曝光的問題,既有堤壩坍塌、護欄傾倒的硬件設施問題,也有露天更衣、隨地大小便的市民素質問題,還不乏環境臟亂、涂鴉滿墻的環境衛生問題。曝光的點位,既有顏值擔當的前海一線、寧靜宜居的后海岸,也有適宜休閑的海濱度假區。這些本應是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亮點,如今卻出現了“減分項”。
沿海一線各種問題的背后,暴露出相關部門的工作還有死角,監管還有盲區。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在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工作中,下足“繡花”功夫,提升沿海一線精細化管理水平,以“一盤棋、管到底”的工作理念,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長效管理機制,壓實部門和屬地的工作職責,各負其責緊密配合。要制定相應巡查制度,組織自查,發現問題即知即改,并跟蹤落實問題整改情況,確保發現一處、查處一處、鞏固一處。確保覆蓋領域能夠經得起細評、細看、細查。
誠然,沿海一線管理涉及多個區市和部門,如何加強區市和部門間的協作,需要有統一的標準和明晰的工作機制。上海黃浦江兩岸的管理經驗值得借鑒。2018年7月,上海市浦江辦發布了《黃浦江兩岸濱江公共空間綜合管理適用標準的指導意見》,在責任分工方面,實施屬地化管理,明確各區段的職責分工,并在九個方面提出了標準要求。上海市還在推進包括黃浦江在內的濱水公共空間管理立法,并于近日公布了《上海市黃浦江蘇州河濱水公共空間條例(草案)》,向市民公開征求意見。新的公共空間條例從規劃與建設、設施與維護、共享與共治、法律責任等方面,以更高標準推動濱水公共空間的建設管理。此外,浦東新區通過網格化劃分,運用智能化“城市大腦”,利用人防、技防手段,構建密布的“神經元”系統,對硬件設施問題做到早發現、早處置。
一座美麗的城市,一定是內外兼修的城市。如果說,環境是“外在美”,那么,市民的文明素養則構成了城市的“內在美”。各部門應當深入景區、社區大力開展文明宣傳活動,邀請市民監督日常的管護工作,在親海休閑時自覺成為海邊設施和城市文明的守護者。

青島日報2021年10月15日9版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