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內,不會有比它更爛的片子,如果有,那一定是它的續集。”2016年,《封神傳奇》上映的時候,豆瓣網友給出了這樣的點評。

殊不知國產電影圈臥虎藏龍,短短五年內,就誕生了諸如《愛情公寓》《阿修羅》《上海堡壘》《喜寶》等均分在3.0左右的史詩級巨作,在開往“爛片”的這趟列車上,中國導演前仆后繼,這不,后起之秀鄭曉龍導演趕上了。
就在前兩天,鄭曉龍導演交出了2021最“悲情”的中外合拍電影《圖蘭朵:魔咒緣起》,悲情的本身并不在于電影內容,而在于中國觀眾那一顆錯付的心:
“鄭曉龍,那年杏花微雨,《甄嬛傳》帶給我的一切美好,我現在都已經還清了,從此你我,兩不相欠。”


《圖蘭朵》上映之前,即使有“新晉爛片女王”關曉彤坐鎮,大眾依舊對“鄭曉龍”這塊金字招牌寄予厚望,畢竟在中國電視劇導演界,這個名字曾創下過無數傳奇,8.4分的《北京人在紐約》、9.3分的《一年又一年》、8.2分的《紅高粱》、9.3分的《后宮甄嬛傳》、9.1分的《功勛》……部部堪稱經典。
然而當鄭曉龍跨界電影,這份情懷債觀眾終究是還清了,《圖蘭朵》的豆瓣短評下,無數人痛心疾首勸鄭曉龍回到屬于自己的電視劇領域:

鄭曉龍不是電視劇導演跨界拍電影后翻車的第一人,事實上這幾年,電視劇導演拍電影,幾乎無一幸免。
電影不是你想拍,想拍就能拍
在電視劇領域,趙寶剛導演擁有不可撼動的大佬地位,他最擅長拍攝現代題材的青春故事,他的劇,基本拍一部火一群演員,比如葛優主演的《編輯部的故事》(9.0)、陳坤周迅陸毅主演的《像霧像雨又像風》(8.1)、劉濤張鐸主演的《老有所依》(7.8)、馬伊琍佟大為主演的《奮斗》(7.6)等等,總有一部劇曾占據過一代人的青春。
2014年,趙寶剛奉獻了自己的銀幕處女作《觸不可及》,但評分僅在5.6,熱評第一早已默不作聲地道出了一切:
同樣是國民度TOP級別的高希希導演,電視劇代表作有8.6分的《歷史的天空》、8.5分的《搭錯車》、8.4分的《花非花》等,當然也不乏有《狙擊手》、《鐵血紅安》等在及格分之下的電視劇。
趙寶剛首次挑戰大熒幕這一年,高希希也像約好了似的逐夢電影圈,其實早在2000年高希希就拍過電影,只是當時水花不大,高希希此后的重心依舊在電視劇。14年后,4.8分的《露水紅顏》重新燃起了高希希的電影夢,于是觀眾又在罵罵咧咧中迎來了4.2分的《游戲規則》以及4.3分的《八子》。
被譽為“拍男人戲專業戶”的胡玫導演,電視劇代表作分別為9.3分的《雍正王朝》以及9.2分的《漢武大帝》,即使過去了20余年,這兩部都是國產歷史劇史上不可撼動的巔峰。
2010年,胡枚又集結了周潤發、陳建斌、任泉、陸毅等一眾實力戲骨,旗鼓宣揚下,5.5分的《孔子》就此誕生。
曾多次獲得過飛天獎、金鷹獎、白玉蘭獎的著名導演劉江,代表作9.2分的《黎明之前》、9.2分的《歲月》、8.1分的《媳婦的美好時代》,2008年首次導演的電影處女作《即日啟程》,評分在7.1,和劉江的電視劇作品相比成績差強人意,但要和2015年5.9分的《咱們結婚吧》來比的話,恐怕那都是他本人難以超越的巔峰。
“國產情景喜劇”鼻祖尚敬導演,代表作9.6分的《武林外傳》、9.3分的《向陽理發店》、8.8分的《炊事班的故事》系列等,導演的電視劇作品均分高達8分,但事業滑鐵盧卻因6.4分的影版《武林外傳》和5.0的《飯局也瘋狂》開始。
楊磊,新生代電視劇導演的代表,水平相對來說參差不齊,既有9.1分的諜戰劇《紅色》,也有4.0分的愛情劇《逆襲之星途璀璨》,原本以為楊磊首次觸電的《鮫珠傳》起碼能勉強達到及格分,最終也只是勉強停留在4.2。
發現沒?電視劇導演跨界電影,及格分是意外,4分線才是常態。業內一直盛傳“影轉劇容易,劇轉影難”,誠然,比起電視劇導演拍電影無一生還的窘境來說,電影導演跨界電視劇也有較為成功的案例,比如管虎導演的《黑洞》就獲得了8.5的高分,包括監制的《鬼吹燈之怒晴湘西》也成績不俗。
為什么電視劇導演拍不好電影?
這些在電視劇圈里叱咤風云的名導們,為什么來到一線之隔的電影圈卻頻頻失手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拍電影和拍電視劇,原本就是兩碼事。
由于電影和電視劇的媒介形態完全不同,這也導致兩者的拍攝重點有所區別。
第一是敘事節奏。電視劇動輒十幾集乃至幾十集,以40集的電視劇為例,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10+10+10+10”的宏觀結構,這幾個段落之間構成基本的敘事節奏,最后再細分到每一集,完完整整地形成具體的、細膩的人物性敘事。比如鄭曉龍導演的《甄嬛傳》,就飽滿地刻畫了甄嬛的人物成長線,從一只懵懂的小白兔,在歷經種種磨難后進化成腹黑的老狐貍,每一集內容都密切串聯。

而電影的時長大致在90到120分鐘之間,基本結構由開場、轉折、高潮、結束四個部分組成,在時長的限制下,更容易形成精煉的、沖擊力強的事件性敘事。再來說鄭曉龍的《圖蘭朵》,苛責聲主要就集中在觀眾看得既乏善可陳又不知所以然,觀眾不太能理解人物之間的矛盾點和爆發點,輿情官有幸沒有錯過這部片子,出電影院的時候還在疑惑怎么突然就天晴了,原來是導演給我整無雨了。

第二是導演創作。前面我們說了電視劇和電影的媒介形式不同,所以在視聽語言和拍攝技巧上的側重點也不同。簡單來說,電視劇的畫面相對狹小,觀眾的需求只要能夠“看得清楚”就行,所以畫面并不需要過于細致,極大簡化了拍攝技巧,人物推動敘事的前提下,在演員調度上也相對簡化;
而電影由于是在寬銀幕放映,必須滿足觀眾在影院的沉浸式體驗,除了營造氛圍感之外,還要放大各種細節,包括鏡頭語言、敘事技巧、敘事節奏的把握等等,以講故事的方式體現人物,因而也更注重演員的調度,也是為什么關曉彤一類的演員,能在張藝謀的電影中被放大優勢,卻沉沒于各種瑪麗蘇劇的原因。所以總體來說,電影的拍攝難度遠大于電視劇。

第三是制作角度。通常來說,電視劇的制作成本遠高于電影,因為電視劇演員按天數計算片酬,特別是一線演員云集的電視劇,時間成本但凡多超過一天,就意味著可能要付出拍一部小成本電影的預算,而電影演員的片酬基本是一錘子買賣,所以拍攝電視劇追求的速度,拍電影追求的則是精細,在這樣的制作角度下,電影導演能比較充分地施展才華,完成好的作品。
綜上,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技術的發展,電視劇和電影的邊界正在相互滲透和模糊,因而這幾年有無數電視劇都打上了“影片質感”的旗號,只是我們尚沒有看到真正“轉戰”電影成功的電視導演們,以上這些案例對業內都是一種警醒:即使是成熟的電視劇導演,想要拍攝電影,需要學習的專業知識還有很多。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