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10月27日11版
回訪調查

■城陽區興陽路與阜城路路口被踩踏的綠地,被修建成了便民林間小道。
點贊
城陽區興陽路:
公共綠地被踩成土路
順應民意修便民小道
新聞回放:
9月1日,本報9版刊發市民留言,反映城陽區興陽路與阜城花園小區之間綠地被踩出土路,影響市容市貌的問題。報道刊發后,城陽區主管部門對三條土路鋪設了板磚、增加了踏步石,方便行人通行。同時,對裸露區域補種草籽,恢復綠地原貌。城陽區在回復中表示,將對此區域加強養護管理,增加巡查力度,避免類似情況再度發生。
現場調查:
10月24日,記者來到城陽區興陽路與阜城路路口回訪,看到此前綠地中被踩踏出的三條土路都已鋪設了踏步石,成為便民通行的林間小路。

部分裸露土地鋪上草簾養護綠地
記者觀察,這片綠地位于興陽路與阜城路路口西北側,東西長100多米、南北寬約10米。綠地草叢中種植了高大的喬木,在秋日陽光下綠樹成蔭。部分裸露的土地上還鋪上了草簾,用于養護草叢。草叢間新修的三條石階小路將人行道與阜城花園小區貫通起來,不時有行人從此通行。
“綠地剛好在興陽路與阜城花園小區之間,由于小區臨街一側有大量網點房,許多顧客和行人為圖方便走近路,從綠地中穿行,將綠地踩出了不規則的土路,影響市容市貌。問題見報后,相關部門在被踩踏的土路上鋪設了石階路。”市民林先生表示,這種修補綠地的方式既美化了市容,又便民利民,很多居民為此點贊。
“青島市‘十四五’規劃中對提升城市品質提出了具體要求,其中就包括因地制宜建設街頭綠地,不僅是追求綠地的覆蓋率,還要提升便民性。一些公共綠地中存在市民踩踏出捷徑土路的現象,這從規劃設計角度來說,存在‘可達性’不足的問題,體現了市民的實際需求。”市政協委員劉大龍建議,主管部門在加強毀綠執法的同時,應進行深入調查,根據市民通行需求因勢利導,對類似的踩踏小路稍加修復保留使用,既能保持街頭綠地的養護管理,又能提高公共綠地的“可達性”。

■李滄區依山小居小區綠地圈占問題依然嚴重。
拍磚
李滄區依山小居小區:
圈占綠地依舊故我
補綠復綠未見成效
新聞回放:
2020年12月3日,有網友通過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留言反映,李滄區依山小居小區存在圈綠毀綠問題。對此,李滄區回復稱,經現場查看,依山小居小區內一樓業主普遍存在圈占綠地行為,下一步,將由虎山路街道辦事處、社區牽頭,對小區內此類問題統一進行整治,對私自圈占、種植蔬菜等現象進行清理,后續由物業公司加強管理,對毀壞的綠地進行補綠,提高小區內整體環境。

現場調查:
10月25日,記者來到依山小居小區探訪,發現小區一樓住戶南側綠地依舊存在被圈占問題,而部門承諾的補綠措施也未落實。

記者在小區內走訪看到,每座居民樓前的公共綠地長約50米,寬約20米,在綠地北側靠近居民樓位置,不少一樓業主建起柵欄,將公共區域圈為己有,肆意“開發”。其中,5號樓南側一樓住戶將窗前綠地開發為私家花園,地上還挖了小水塘,由地磚鋪成的小路直達住戶家中;4號樓南側綠地上,一樓住戶窗下堆積了家用雜物,綠地上自建了柵欄。“現在一樓業主毀綠圈綠的情況很多,從幾平方米到十幾平方米不等。”小區業主王先生說,“向相關部門反映過多次,但始終未改觀,不少未圈占的業主也開始仿效了。”
針對李滄區依山小居小區圈綠毀綠問題,記者致電小區物業辦公室,工作人員說:“物業沒有執法權,對業主圈占綠地的行為我們只能勸阻、告知和上報。業主可撥打城管電話,讓城管人員到小區執法整治。”

按照物業人員的建議,記者又致電了虎山路街道綜合執法中隊,工作人員表示,依山小居小區普遍存在圈占綠地的行為,這個問題主要由社區和小區物業進行整治,有業主舉報時,城管中隊工作人員才到小區執法。
對于這樣的說法,小區業主并不認可。“物業在等城管執法,城管認為圈綠毀綠應由物業整治,現在都不清楚到底哪個部門具體實施整治,更不要說補種了。”市民董先生說,他在小區居住多年,持續惡化的綠化讓他著急。
據了解,2018年,李滄區建管局對依山小居進行了海綿改造,翻新了透水鋪裝,打造了雨水花園,提升了小區景觀設施。“這才幾年,小區綠化完全沒了當初改造時的樣子,期待相關部門加強執法,恢復綠地原貌。”另一位小區業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