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7日訊 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關于推廣地方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典型做法的通知》,來自青島、成都、常州、溫州等八個城市72條典型經驗被全國推廣。我市出臺《青島市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辦法》作為典型做法被全國推廣。
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也是衡量一個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標。近年來,青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促進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有含金量的政策和舉措,支持民營和中小企業改革發展、克服疫情沖擊,取得積極成效。為總結固化我市促進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經驗做法,針對性解決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痛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優化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青島市司法局積極推動立法促進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
在立法過程中,市司法局聯合市民營經濟局深入開展立法調研,充分聽取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行業協會商會意見建議,聚焦民營和中小企業關注的財稅融資、創新創業、服務保障等方面問題,結合我市實際,研究破解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制度措施,將民營企業與中小企業發展統籌促進,進行差異化制度設計,充分發揮立法在推動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青島市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辦法》(市政府令第282號),自2021年3月1日實施。
完善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工作機制。促進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需要發揮各方合力。在政府層面,明確把促進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促進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協調機制。在部門層面,明確主管部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的職責,建立民營和中小企業統計監測制度。在社會層面,鼓勵成立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為民營和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咨詢、宣傳培訓、市場拓展、權益保護、糾紛處理等服務。加強民營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引導各類服務機構為民營和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緩解民營和中小企業融資難題。資金是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血脈”,融資難融資貴一直以來是制約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難點之一。為了打破民營和中小企業“融資的高山”,著力強化多措并舉,通過多種方式支持民營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和融資服務體系建設。明確政府可以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遵循政策性導向和市場化運作原則,支持高成長、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建立信貸激勵機制,引導融資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組織為民營和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支持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總結固化我市優化創投風投發展環境的做法,搭建對接平臺,促進信息交流與合作。優化金融信息服務平臺、信用信息平臺和政務信息交換共享平臺等相關平臺建設,解決信息不對稱影響民營和中小企業融資效率問題。
為民營和中小企業創意創新搭建平臺。企業的創意創新創造,代表著一座城市的創新力和成長力,決定著城市的未來。《辦法》總結近年來我市民營企業創新創意的實踐經驗,規定有關部門根據產業發展方向,定期組織開展民營和中小企業創意創新項目征集、論證,推動創意創新項目落地實施、宣傳推廣。支持建設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基地和孵化基地,鼓勵創建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特色載體。建立優勢高成長企業培育庫,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支持中小企業做優做強。明確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和實驗設施的開放共享、技術改造、知識產權的自主研發、參與標準化制定等規定。
營造良好的法治保障環境。激發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活力,需要優化平等保護民營和中小企業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辦法》強化民營和中小企業權益維護,進一步規范政府履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投訴舉報處理等相關規定。明確建立民營和中小企業應急救援機制,幫助民營和中小企業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為增強涉企政策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明確制定與民營和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政策措施,應當充分聽取有關企業、行業協會商會的意見,定期評估政策措施執行情況以及實施效果,同時加強政策的宣傳解讀,讓民營和中小企業真正享受到政策的紅利。
《辦法》的實施,對于破解民營和中小企業的發展難題、優化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激發民營和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保障民營和中小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維護民營和中小企業合法權益、推動民營和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戴謙 通訊員 徐紹陽)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