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黨建文化統領指引,打造“三位一體”全面從嚴管黨治檢模式;發揮檢察建議作用,推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堅持司法為民,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今年以來,黃島區(西海岸新區)人民檢察院堅持黨建統領,固本強基、強化監督、為民惠民,用實干擔當譜寫檢察為民新篇章,用檢察為民成效“守住人民的心”。
從嚴治檢,用好黨建“金鑰匙”
走進位于區檢察院辦公樓五樓的黨員活動中心,映入眼簾的是一面鮮艷的黨旗,室內還有黨員先鋒榜、黨建文化墻、黨建心得交流等板塊。與該中心相鄰的則是區檢察院的榮譽展覽室、檢察文化展廳和檢察亮點展廳。
“這里就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我們院獲得過全國模范檢察院等多項國字號榮譽,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精神文化的滋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黨建文化的統領指引。”談起該院的發展,區檢察院機關黨委副書記章敏芳說。
據悉,為了豐富黨建文化,該院在規范落實“兩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基礎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自選動作。
錄制微黨課和黨建微視頻故事在微信公眾號上展播,開展黨建征文,爭創“五星示范”黨組織,評選黨員先鋒崗……通過豐富的實踐探索,該院總結了黨建統領+文化引領+管理倒逼“三位一體”全面從嚴管黨治檢模式,先后制定了《嚴格黨的組織生活標準化工作辦法(試行)》等5項規定,建立了日常檢查、年度述職等12項制度,完善了黨員檔案數據庫和黨員考核、管理、評價體系,形成了“黨組示范、制度規范、黨員垂范”的黨建工作新常態。
“工作上找問題,黨建上找原因,這種追根溯源工作法在我們院已經越來越受到認可。對于司法辦案的每一個環節,我們都會透過表象看本質,剖析是否真正做到了司法為民,是否做到了‘三個效果’的有機統一。”該院檢察業務管理部分管領導遲東軍介紹,“用好黨建‘金鑰匙’,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凸顯,為檢察工作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檢察建議,用活監督“新手段”
國之興衰系于制,民之安樂皆由治。參與并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檢察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區檢察院主動對標對表,積極發揮檢察建議這一法定監督手段作用,推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為使檢察建議效能最大化,該院創建了重點檢察建議“課題式調研、宣告式送達、協同式推進”辦理機制,對辦案發現的傾向性問題等,認真開展調查核實,確保檢察建議科學精準有效。對涉及單位多、影響大的檢察建議邀請人民監督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宣告送達,增強檢察建議的規范性、嚴肅性。9月8日,該院開展完檢察建議宣告送達后,人民監督員表示:“檢察建議宣告送達形式新穎,既展示了辦案活動的公開透明,也起到了現場釋法說理的作用,很有意義。”
檢察建議的要義在于解決實際問題。為此,該院堅持“雙贏多贏共贏”監督理念,在發出檢察建議前,就監督事項與被建議單位進行交流探討,了解問題發生的原因癥結,推進整改措施的落地見效。對于亟需整改的問題隱患,發出檢察建議后,主動聯系被建議單位及相關部門,及時召開落實推進會,面對面交流整改措施、進度安排,對涉及的問題困難,現場予以協調,確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
“經過細致調查核實和全程溝通協調,我們的檢察建議得到了被建議單位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今年以來,我院共向有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192份,到期回復采納率達100%。”該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楊翠華介紹說。
司法為民,辦好群眾“操心事”
“檢察官的宣講結合我們身邊的案例,深入淺出,圖文并茂,感覺很受教育。”日前,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員額檢察官走進某民營企業,以《恪守法律底線預防職務犯罪》為題給該企業全體中層以上干部職工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受到了廣泛好評。
這是該院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院成立了普法小分隊,采用“線上+線下”“菜單+訂制”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分層式普法,送法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30余次,還專為中小學生開通“法治云課堂”,拍攝《“未”你而來》等系列視頻7期,向轄區部分中小學及所有載有新媒體平臺的公交車投放。
在開展預防性普法的同時,該院還派出3名干警擔任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掛牌成立第一書記真情調解工作室,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20余件;成立全省首支專門服務于未成年人檢察業務的志愿者團隊,為10余名涉罪錯未成年人開設黨史讀書會;創建“林長+檢察長”“河長湖長灣長+檢察長”生態環境治理協作配合工作機制,聯合開展山林防火、水域環境專項巡查;與區法院、司法局建立“檢調對接”工作機制,著力推動行政爭議案件及時化解……
“群眾的滿意就是檢察工作的動力。”區檢察院檢察長門洪訓說:“我們將立足檢察職能,堅持把讓人民滿意落實到司法辦案全過程,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據了解,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該院已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68件,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李宛遙)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