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青島百強民企榜單——
23家新上榜,“四新”經濟露鋒芒
11月1日是“青島企業家日”,在“弘揚企業家精神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布了2021青島市百強民營企業榜單。
相比去年,今年百強榜單發生了較大變化,日日順供應鏈、渤海科技、海程邦達等23家民企新上榜,雷沃工程、威奧軌道、黃海制藥等老面孔則從榜單中消失。營收過百億的前十強民企較為穩定,穩坐“頭把交椅”的仍為青建集團,山東新希望六和、新華錦集團晉升至第二和第三。
“四新”經濟漸露鋒芒
今年榜單最大的亮點,莫過于大量新面孔的出現。
申報企業數量大增、競爭更加激烈是一方面原因,今年自愿申報的民營企業共有320家,是去年的2.4倍,營收入圍門檻水漲船高至12.98億元,同比增長近40%;疫情影響則是另一方面原因,部分民營企業所處行業受到疫情和宏觀經濟形勢的沖擊較大,境內外客戶需求有所減少。
總體而言,青島百強民企主要分布在高端裝備、批發零售、建筑、化工、食品等行業。新上榜的23家民企中,3家物流企業表現尤其強勢。其中,首次上榜就排名11位的日日順供應鏈,搭建全球化供應鏈解決方案,2020年營收140.36億元,同比增長35.7%;排名34位的海程邦達,深耕精密制造行業市場,為泛半導體產業頭部企業提供物流服務,2020年營收54.28億元,同比增長59%;排名37位的中創物流,除了拓展貨運網絡外,發力冷鏈、工程物流等新項目,2020年營收51.54億元,同比增長14.19%。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跨境物流業的高景氣,今年上半年海程邦達和中創物流都實現了翻倍增長,明年的位次有望進一步提升。
榜單還透露了一個明顯變化:青島“四新”經濟漸露鋒芒,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高端產業,多家成立時間在5年以內的初創企業以獨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實現超常規發展,為百強隊伍增添了新鮮血液。
比如,排名第52位的能鏈石化科技,隸屬于獨角獸企業能鏈集團,是能源物聯網和能源新零售平臺;排名98位的青島飛熊領鮮,定位生鮮凍品產業互聯網數字化賦能平臺,為15000余家大中小貿易商、批發商、加工廠提供數字化供應鏈服務產品,今年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由同創偉業、青島財富中心、源嘉控股聯合投資。
從榜單可以看出,青島民營經濟已經從量變走向質變,全市營商環境顯著優化,企業家信心持續增強,民營企業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
“小而美”到“大而強”
不過,缺少大塊頭民企始終是青島民營經濟的缺憾,以“小而美”著稱的青島民企,需要向“大而強”快步進發。
客觀來講,業態新、制造專、小而美是青島民企的特質,它們專注于細分領域,成長性及盈利能力普遍較強。比如,入圍創新20強的萬鏈數科,是海爾金控旗下數字科技服務平臺,以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基礎,致力于為金融機構、商戶與企業、政府及其他客戶提供全方位數字科技解決方案。入圍創新潛力20強的檸檬豆,起步于制造業供應鏈領域,是垂直領域最早的工業互聯網“入局者”,2020年營收同比實現10倍增長。入圍農業10強的天祥食品,連續斬獲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等13項“國字號”榮譽,2020年營業收入逆勢增長,首次突破30億元。
與先進城市相比,青島民營經濟的主要差距在于大型民企和超大型民企數量偏少。近期,多地發布了百強企業榜單。蘇州民企百強中,恒力集團等6家民企營收總額超過千億元,營收入圍門檻達到21.82億元;寧波市綜合企業百強中,前兩名是雅戈爾和金田投資控股兩家千億級民企;武漢民企100強也首次迎來兩家千億級別民營企業——九州通和卓爾控股,入圍門檻升至16.14億元。青島的千億級民企僅有海爾智家一家,而且沒有參加此次青島市百強民營企業評選。
青島民營經濟要逆勢上揚,一個當務之急是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更多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提供支撐,讓它們茁壯成長。
青島出臺的全國首個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十四五”市級專項規劃,明確到2025年要初步成為長江以北地區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新標桿,通過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維護公平競爭秩序、創新融資方式、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基地等舉措,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打造“民營經濟示范城市”。
從“小而美”到“大而強”,未來的青島民企百強將會有更多新面孔出現。(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