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渾身不舒服,去了好幾家醫院也沒檢查出什么問題,我到底得了什么‘怪病’?”在門診,經常有就診者這樣著急的詢問。那么,讓精神科醫生來聊一聊這種“怪病”。

①小麗是個忙碌的職場菜鳥,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后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突然出現心慌、胸悶、憋氣,無法自控的恐懼,緊急之下撥打了120,來到某綜合醫院的急診科,檢查做了個遍,卻被告知沒有發現明顯的器質性疾病,但自此經常無故心慌、害怕,輾轉到各大醫院掛號、檢查、吃藥,如此反復,卻不見效果,為此總是惴惴不安,擔心自己得了大病。
②一位女性在診室里不停向醫生抱怨自己情緒不穩定,經常在月經前幾天開始沒來由地想哭,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不像平常一樣有耐性了,總是容易發脾氣,一點小事就能點爆自己。同時她還發現自己看見什么都沒有食欲、經常腹脹、易疲勞。也會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無所顧忌地大哭,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但她堅決不承認自己有“精神病”。
③一位60多歲的花甲老嫗自稱家里的一切都被孩子料理得都很好,沒有什么讓自己操心的事情,但隨著退休在家,逐漸開始出現前胸后背發熱、針扎一樣的不舒服,并且時輕時重,有時大汗淋漓,有時口干舌燥,夏天不敢吹風扇、不敢開空調,難受得整晚睡不著,只能讓老伴一會抓抓頭、一會揉揉背。最后到醫院又檢查不出到底是什么原因讓自己如此受罪,嘗試了各種中、西醫秘方偏方,結果卻是沒有什么療效,在此過程中,家人也是苦不堪言。

看了上面幾個“怪病”,你是不是也會不禁想問“醫生,那他們到底有沒有病?是什么病?”回顧上述幾個病例,你會發現,他們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
1.起病有一定的心理和社會因素。
2.身體的植物神經系統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亂,身體各部位出現了部位、性質不定的感覺不適,伴有情緒的煩躁、低落或者不穩定。
3.反復檢查沒有發現重大病變。
那么,讓精神科醫生告訴你答案。
在精神科醫生眼里,上述問題其實均屬于心身障礙的范疇。這不是病,是障礙,功能性障礙,心理和身體的功能性障礙。
所謂的心身障礙,是心理因素參與的身體疾病或者障礙;內科絕大多數疾病屬于廣義的心身障礙的范疇。狹義的心身障礙包括抑郁癥、焦慮癥、軀體化障礙等,上述3個例子就屬于狹義的心身障礙中軀體化障礙。


那么,什么樣的表現會診斷為心身障礙呢?
首先,發病一般存在心理或者社會因素。
然后,經過系統的查體沒有發現器質性的病變,病人主要表現為軀體上的各種不適,或者伴有情緒低落、煩躁或者不穩定等情緒問題。在臨床上可能被誤診為軀體疾病,也可能被冠以軀體化抑郁、軀體化焦慮、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綜合征、軀體形式障礙、胃腸易激惹綜合征等,國外還有“醫學不能解釋的軀體不適”這一診斷。

積極面對,不要讓偏見影響您的健康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承受著方方面面的壓力,如果壓力持續增大而得不到緩解,心情長期處于抑郁、焦慮狀態,那么我們的機體免疫功能會隨之下降,亦會引起內分泌功能的紊亂,或者新陳代謝的失調。所以,關心自己和周圍人的情緒變化,盡早發現自己的和周圍人的心理問題,以科學的、現實的態度對待心理問題、心理疾病,積極地調整和治療對您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不要讓偏見影響您的健康!
當您的痛苦不被人理解時您可能遭受了心身疾病的困擾,良好的傾聽和傾訴可能解決掉您大部分的困擾。心身疾病并非猛獸,深受其害的患者更非妖魔。當你一個人無法承擔的時候,請記住還有專業醫療機構——心身醫學科可能稱為照亮你前進道路上的一束光。(來源|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公眾號)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