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已百日,前所未有的新政推進力度,讓長期困擾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明顯“退燒”,也對學校教育和課堂教學提出了全新的挑戰。“讓學校發揮教育的主體作用”,這是“雙減”政策的核心要求,也是李滄教育持之以恒的堅守。近年來,李滄教育堅持減負增效,向品質課堂要質量,教學成績有目共睹,中考戰績捷報頻傳。李滄教育人用自己的踏實肯干,為“雙減”交出了一份“李滄答卷”。
開放辦學,誠邀家長進校園
“以往都是從學校公眾號上、報紙和電視上、別人的講述中,了解我們片區的初中辦學情況,現在能夠親身來到學校,聽校長、專家們講學校的辦學理念、師資隊伍和課程實施,覺得真是解渴。學校在這幾年中考中取得的成績和進步,讓我們家長很振奮。”在參加了李滄區教體局組織的“走進家門口的初中學校”——李滄區“愛塑未來”家長大課堂活動以后,李滄區學生家長林女士第一次對自己所在學區的初中有了清晰的認識,更讓她對孩子未來幾年的發展充滿信心。
記者了解到,李滄區教體局從家庭教育、小初銜接、提升教學質量的角度出發,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舉全區之力分片、分區、分批次地邀請在校五六年級小學生家長走進初中學校參觀校園,聽初中校長介紹學校的發展和變化,解讀中考政策,面對面解答家長關心的教育問題。借助開放辦學,李滄區超前做好家校溝通工作,提前為初中學校和學生家長搭建信任之橋,助力家校共同育人,為學生未來入校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回歸校園,學校主體地位凸顯
長時間以來,教育焦慮成為困擾多數家庭的大問題,特別是面對中考、高考等關鍵節點時,很多家長找不到破解的辦法,只能把孩子送到輔導班。但在李滄,這種現象卻少得多,李滄教育責無旁貸地扛起了教育的主體責任,切實落實“雙減”政策,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打造品質課堂,做到應教盡教,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
以中考自主招生為例,李滄教育系統自上而下探索出了一整套應對自招的運行模式,孩子不需要上輔導班,跟著學校和老師的節奏就可以實現更大幅度的提升和更高效的備考。“在李滄,從教體局到各初中學校,都把自招當成孩子中考的前站,讓孩子圍繞自招對自己目前的學業狀況和發展情況有個較好的、中肯的自我評價。”李滄區教體局教研室主任吳永峰說,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業情況,選擇不同的高中學校,各初中學校開展有針對性的輔導。各校還會主動邀請高中學校的相關負責人走進初中校園,面對面地為師生開展相關指導。
一生一策,促進臨界生的轉化
近年來,李滄區各校通過學生生涯規劃、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引導和激發學生成長的內驅力,推動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的提升,并收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大幅提高。
在此思路下,李滄教育提出了三個臨界生的轉化:優秀學生的提升、中等學生的扶腰和學困生的托底,取得了顯著成效。李滄教育著力推進一生一策、分層教學,制定了明確的跟進措施和轉化方案。比如在作業布置環節,會盡力照顧到每一個層面的學生,在堅持作業總量控制的同時,加大體驗式作業、藝體類作業、課題類作業的開發和研究力度。
高質量發展,引領學生自主成長
李滄區教體局制定了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其中一項舉措就是在全區范圍內舉辦“愛與責任”教學校長論壇,該論壇每月一期,在日前舉行的第二期教學校長論壇上,邀請到了青島一中的教學副校長進行現場點評;邀請專家開展講座,邀請市教科院李一副院長專門針對復習教學工作到李滄開講,并在全市直播。“非常震撼,非常解渴。”參與講座的李滄教師表示,從來沒想到復習教學還可以這樣來做。
李滄教育正著力研究自主教育實施工程。“教育一定不是簡單的升學問題,老師的角色也一定不是簡單的授課人,更多的是孩子成長的導航者、生發者。”吳永峰表示,最核心的是要培養學生自主成長的素養,這也是李滄打造品質課堂的核心。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王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