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劃/王鳳一 設計/李玉琳
秋收冬藏,寒來暑往
朔風漸起,草木凋零
立冬踩著厚厚的落葉
從秋天豐收的喜悅中走來
倏忽秋又盡 今朝恰立冬

觀海攝影師 于維健 攝(資料圖)
今天,我們將迎來立冬節(jié)氣
立,建始也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冬季自此開始
北風潛入悄無聲
未品濃秋已立冬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健鵬 攝(資料圖)
立冬有三候
一候水始冰
氣溫下降到一定時候
水面開始凝結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宋新華攝(資料圖)
飛鳥從藍天飛過
樹影隨清風搖晃
光與影的交匯時刻
凝固的水面總能記錄下什么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健鵬 攝(資料圖)
二候地始凍
等到天更寒時
腳下的土地
不時會被一層薄霜覆蓋

觀海攝影師 劉明元 攝(資料圖)
別看此刻堅硬又沉靜
等一個來年
蘊藏的無限生機
終會破土而出

觀海攝影師 韓加君 攝(資料圖)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雉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
立冬過后,野雞一類的大鳥蟄伏
蜃類會大量繁殖
莫不是野雞到了冬天變成了蜃?
古人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可見一斑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唐婕 攝 (資料圖)
早久何當雨,秋深漸入冬
黃花獨帶露,紅葉已隨風
——(元)陸文圭《立冬》(節(jié)選)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趙健鵬 (資料圖)
歲月更替
仿若雁過無聲、水過無痕
冬接過秋的交接棒
滿目金黃與火紅楓葉
都將逐步被純凈無暇的白代替

觀海攝影師 王云勝 攝 (資料圖)
峨眉欲還觀,須待到晨興
——(宋)范成大《立冬夜舟中作》(節(jié)選)
無論冬日的寒風有多么凌冽
無論漆黑的夜晚有多么難捱
朝陽總會升起
溫暖終會抵達

觀海新聞特約攝影師 董志剛 (資料圖)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唐)李白《立冬》(節(jié)選)
西風盡掃,寒風漸起
一盞燈,半輪月
一夜更比一夜寒
不必微醺時錯把月光當成雪跡

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楊明 攝(資料圖)
我們大可與家人團坐
享屋內(nèi)熱氣騰騰
候屋外冬日初雪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馬曉婷(資料圖)
天愈寒
家愈暖
那些關于家的印記
有夕陽時分光打在臉上的老城區(qū)
有八大關灑落滿地的金黃銀杏葉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于滈 (資料圖)
有晴好天氣時晾曬的飄香魚干
還有棧橋邊飛翔的海鷗
五四廣場的風
嶗山的雪……

觀海攝影師 王海濱 攝(資料圖)
青島的初冬
少了些肅殺
多了些細膩的溫情
北風往復幾寒涼
疏木搖空半綠黃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唐婕(資料圖)
立冬之后
北方暖氣未至
南方濕意漸濃
頭部、背部、腳部要防止受寒
更需注重養(yǎng)生滋補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于滈 攝(資料圖)
在我國南方
雞鴨魚等滋補食物
常被請至餐桌
用以抵御冬天的嚴寒

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楊明 攝(資料圖)
而對北方人來說
秋冬之交,交子之時
最惦記的還是那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
配個蒜瓣,蘸點醋和著醬油
咬一口,滋溜冒油,齒頰留香

觀海攝影師 韓加君 攝(資料圖)
冬日宜早睡遲起
益于陽氣潛藏,陰津蓄積
冬日宜適量運動
慢跑、散步、爬山……
借此提高身體免疫力
防止病邪侵擾

觀海攝影師 韓加君 攝(資料圖)
又是一年寒歲至
更深月落滿河星
時光的長河靜靜流淌
它從蓬勃的春中走過
扣響夏雨浸潤的小巷門扉
也曾為秋日的金黃絢爛高歌
而今,雪花裝點的浪漫冬日便在前方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唐婕 攝(資料圖)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唐婕 攝(資料圖)
冬夜雖然漫長
冬日雖然寒冷
但只要心向陽光
迎寒而立,相擁冬陽
凜冬亦溫暖!

觀海攝影師 王海濱 攝(資料圖)
與秋別離,與冬相擁
向著更遠處、有光亮的地方
無畏前行吧!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逾越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