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8日訊 深圳市機動車保有量超350萬輛,換言之,深圳每公里汽車密度超510輛,排名全國第一,而全市經營性停車場規劃停車位僅約汽車保有量的一半。解決“亂停車”和“停車難”問題,是深圳城市發展和民生出行的重中之重。近日,青島市第七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就此進行了研究調查,剖析深圳破解“堵”的難題。

深圳通過進一步修建地鐵開發地下空間解決“堵”的問題。
“不要打架,打輸住院,打贏坐牢?!鄙钲谑泄簿帜仙脚沙鏊N出的一幅“警察提醒”海報,詼諧幽默,一度在實訓隊員中熱議。“敢闖敢試、開放包容、務實尚法、追求卓越”是新時代深圳精神,尚法、講規矩是深圳重要的城市文化和行為規則,在停車方面即是如此。深圳通過立法方式,“嚴”字當頭處理違章停車,例如在停車場存在一車占多位、占用消防通道、堵塞其他車輛通行且未留聯系方式等情形將直接處罰500元,違法者面臨最高2000元罰款。經多年治理,亂停車問題取得顯著成效。
當然,僅靠嚴明的法律并不能解決“停車難”和“堵”的問題。為此,深圳“功夫在詩外”,從城市公共交通網絡出發,加快完善智慧交通體系,構建了“十橫十三縱”路網體系,建成了600多公里的深圳高速路網和城際鐵路、低空飛行、水上客運組成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提高通行效率。同時,基于停車基礎數據庫,開發建設“深圳共享停車服務平臺”,推動“錯峰共享停車”。市民可在線預約停車,并且通過導航功能指引到相應停車場,通過智慧化的方式,讓共享停車變得方便快捷。
城鎮老舊小區“停車難”是城市面臨的共性難題,深圳給出的一個解決方案是“特定時段臨時停車”。深圳各地公安交管部門充分利用城鎮老舊小區周邊的道路資源,選擇具備條件的支路,允許居民在夜間、周末、法定假期等基本停車需求較大的時段臨時停車,既積極緩解停車難問題,又確保通行順暢安全。而從根本上解決停車難和堵問題,深圳正在加大停車設施建設力度,縮小停車泊位缺口?!笆奈濉逼陂g,深圳市將再增加100萬個以上停車泊位,全市停車泊位將超過350萬個,基本接近小汽車保有量。

深圳控制共享單車總量,解“堵”的同時避免超規模和亂停放。
不容忽視的是,深圳還在著力優化市政道路,市政道路主干路、次干路與社區街巷相互銜接貫通、形成閉環,幾乎每一條道路都建有機動車、非機動車、人行三類道路,汽車、電動車、自行車與行人各行其道、互不干擾。此外,共享單車等輔助交通工具隨處可見(2019底深圳約有50萬輛運營共享單車,日均使用量約85萬人次),深圳同時控制總量避免超規模和亂停放,共享單車在成為公民靈活實用的代步工具同時,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城市“堵”的問題。
“深圳的治理經驗啟示我們,應加強法制建設,培育城市法治文化,同時增強人性化理念,高起點進行城市規劃設計,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建設,消滅城市斷頭路,打通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第七批赴深圳體悟實訓干部陳興泉說。“深圳在城市管理精細化、超大城市治理等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第七批赴深圳體悟實訓干部宋正濤表示,作為一名城市管理工作者,將重點關注深圳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打造智慧城市、基層社區治理等方面的做法,推動青島城市治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深圳記者 李勛祥 文/圖)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