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6日訊 在深圳有這樣一句話:來了就是深圳人,來了就用“i深圳”。“i深圳”App是深圳聚焦大城小事、辦事方便,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的一項重要便民舉措。目前,青島正重點聚焦“辦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競爭力強、宜業宜居”四個領域,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而“i深圳”經驗做法值得青島“青e辦”學習借鑒。
“i深圳”由平安集團旗下專注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平安國際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平安智慧城市”)承建,圍繞出生、上學、就業、退休、死亡等階段,目前已匯聚7000余項政務生活服務,實現全市95%以上個人事項和70%以上法人事項在線辦理,涵蓋了交通、醫療、住房、教育等領域,為深圳市民辦事效率提升60%,人均辦事時間節省2小時,實現了一部手機一個App暢享全市政務服務。

建設方便實用的統一政務App,需要技術支持。第七批赴深圳體悟實訓干部許潔先在平安智慧城市體悟實訓,他說,平安智慧城市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不斷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i深圳”通過流程改造、建立表單引擎、數據調度中心,實現政務服務“秒報秒批”,從申辦到審批全過程主動、精準、智能服務,業務辦理實現“無填報、無材料、無跑腿、無人干預、無中介”。例如,“i深圳”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區塊鏈電子證照平臺,實現證照匯聚、一碼通行。目前,“i深圳”區塊鏈電子證照應用平臺已上鏈405類電子證照,實現393個電子證照替代實體證照,日均用證量超過3萬次,受理業務超過600萬件,為市民群眾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建設方便實用的統一政務App,需要不同部門間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業務協同,打通數據壁壘是其中重要一環,而背后的關鍵是政府完善體制。相對而言,青島在打通數據壁壘方面存在較大提升空間,例如,目前青島在線審批平臺和工改平臺尚未打通,沒有形成數據閉環,容易形成信息孤島。從項目角度而言,政府相關部門無法實時掌握企業的手續辦理情況,企業無法實時得知項目進展節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項目進展。“這給青島的一個啟示,就是要針對一個個具體的應用場景,加快數字政府建設。” 第七批赴深圳體悟實訓干部孫勇表示。據了解,實訓隊員正在積極推動政務數據互聯互通,從點滴做起,讓企業和老百姓辦事方便。

許潔先說,借鑒“i深圳”經驗做法,要加快“青e辦”技術升級,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進行功能完善,確保政務數據應用安全。加快實施青島政務服務手機端一個入口,將全市所有手機端政務服務App整合到“青e辦”App。對納入權責清單的政務服務事項 “應進必進”,讓“青e辦”接入更多服務場景,實現大城小事,簡單一點。(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深圳記者 李勛祥 文/圖)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