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在路上】
蒙山游玩記
青島遼源路小學 劉致遠
快樂的暑假,少不了開心游玩。今年暑假,我和姐姐、表弟、表姐以及好多小朋友一起去了蒙山。我們玩得特別開心,至今腦海里還裝滿了那天游玩的畫面。
還記著乘大巴車去蒙山的路上,大家都非常興奮,嘰嘰喳喳聊個不停,對接下來的蒙山之行充滿了期待。三小時后,我們到達美麗的蒙山,那里有高山、流水、飛鳥、小魚,風景優美,空氣清新,看一眼就讓人迷戀!再加上山里的輕霧,我們仿佛置身仙境。
到蒙山之后,我們先來到了一家民宿住下。我和表弟一起住二樓,里面有一個吊床,特別好玩。姐姐和表姐一起住三樓,她們還有閣樓,房間結構很別致。安排好住處之后,快樂而充實的蒙山之旅開始了。旅途中最讓我開心、也是記憶最深刻的項目是打水仗,或者說應該叫“打老師”。因為團員們拿到水槍后,都不約而同圍攻起了王老師,我實在看不下去,就跑到王老師身邊幫他反擊。我拿起水槍吸了滿滿一大管水,然后“唰”一下橫掃千軍,打得那些人抱頭鼠竄,還有的人不堪一擊,直接掉進了水里,惹得眾人哈哈大笑。雖然這一擊很厲害,但是好多人開始一起攻擊我,幸好我轉身快,沒讓水噴到臉上。當然我的衣服到最后還是全濕透了,我心里暗暗想:回去又得洗澡換衣服啦,嗚嗚嗚……
除了好玩的打水仗項目,我們還跟著老師學了造紙術,采集了植物葉子做花燈。這些體驗都讓我感覺非常新鮮。我超級喜歡這次快樂充實的游玩,希望有機會再去蒙山!
點評老師伊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小作者記錄了自己在旅行中感知美好、收獲成長的過程,關于打水仗的記敘有滋有味。如果能再具體描述一下蒙山的景色,會增色不少。
最美藍山
青島寧安路小學 綦遠兮
假期旅行總是令人向往和興奮,去年暑假, 我們旅行的目的地便是位于澳洲東部的悉尼。
到達悉尼的次日清晨,我們前往享譽全球的藍山公園,這里海拔1000多米,是一座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國家公園。為什么叫藍山呢?因為有一層薄薄的云霧常年籠罩著整個公園上空,整個公園桉樹繁多,也是考拉聚集區域之一,考拉以桉樹葉為食,桉樹葉散發出的氣體和大氣融合后產生一種淡藍色云霧,這便是藍山名字的由來。
藍山景色很美,陡峭的懸崖近在咫尺,巍峨的山峰跌宕起伏,連綿不斷,茂密的樹林猶如綠色海洋,一眼望不到盡頭。我們繼續順勢而上,只見數個山峰佇立在不遠處,仿佛巨人強健有力。著名的三姐妹峰,高高聳立。我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
隨后,我們來到了山間林蔭小道上,一邊看著藍山的歷史介紹,一邊欣賞美景,仿佛走在時光隧道里,一幕幕遠古的畫面展現在眼前。我抬頭仰望,一棵棵參天大樹遮蓋了整個天空,陽光從樹葉間射到了木棧道上,斑駁的陽光和沙沙的風聲,給這里增添了些許神秘。
我們乘坐纜車緩緩而下,從空中俯瞰整個公園,密密麻麻的植被覆蓋了整座大山,穿梭其中,猶如在森林的海洋里暢游。纜車緩緩停在山腳下,而我的心卻留在了山頂。
點評老師劉堃:小作者用獨特視角,按游覽順序帶我們領略了悉尼藍山的優美風光。文章寓景于情,情景交融,還能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把景色寫得生動具體,令人身臨其境。結尾回味雋永。

【朝花瑣記】
鋼琴賽初體驗
青島市市南區實驗小學 李柳意
我非常喜歡彈鋼琴,不知不覺已學習了大半年時間。今年暑假,老師推薦我報名參加了伯牙鋼琴藝術節比賽。
我參賽的曲目是《驚險的航行》。這是一首節奏歡快、中等難度的曲子。我在家練習了很久,希望能拿到好成績。在這次比賽中,爸爸充當我的司機,媽媽則變成我的私人造型師。
我戴著精致的小皇冠,穿著漂亮的公主裙等待出場。那是我最喜歡的一條裙子,但當天不知道為什么總是覺得穿在身上不舒服,雖然候場室空調開得很足,但我手心全是汗。后來聽了爸爸的解釋我才知道,原來那是緊張的表現。用我們學過的那個歇后語“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來形容我當時的心情真是太合適了。墻上的鐘擺晃得很慢的樣子,我特別想把指針轉得快一點,再快一點。一起候場的小朋友們都不說話,有的掐著手指,有的皺著眉頭,有的像在思考著什么。
這時,我想起了爸爸說過的話:“比賽最大的收獲是一種人生體驗,你來了,完成了比賽就已經得到了最重要的東西,至于優秀的成績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對啊,既然如此,我還有什么可擔心的?我是第17個出場,向評委老師鞠完躬坐在座位上時,我突然不緊張了,感覺整個舞臺就只剩下我和鋼琴。于是,我順利地完成了演奏,而這首《驚險的航行》也帶給了我精彩的航程,我晉級了決賽!
爸爸媽媽告訴我,人生會經歷不同的舞臺,可能有緊張,可能有遺憾,也可能是成功并充滿快樂,不管是什么,我們都要勇敢面對。經過這次比賽,我感覺自己又長大了一些,因為這些經歷讓我有了新的收獲!
點評老師劉佳:本文寫出了真情實感。小作者運用心理描寫把緊張的心理真切又細致地表現出來。筆墨集中,詳略有致。語言簡潔,概括性強。雖為一件小事,但作者卻描述得有聲有色,結尾點睛,較好地突顯了文章主題。
珍藏在記憶中的比賽
青島文登路小學 趙子瑜
四年級時,我被選入校排球隊,當時的我對于運動沒有投入和喜歡。可后來我對運動的理解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一改變源于五年級的一次比賽。
那次,我被選上參加校際排球友誼賽。我興奮又擔憂,因為這畢竟是我第一次參加正式比賽。在去賽場的車上,隊員們興致勃勃聊著即將到來的比賽,就我一個人望著車窗外,忐忑不安,我萬一打不好怎么辦?給團隊丟分怎么辦?
到了賽場,各隊隊員摩拳擦掌,做好準備。哨聲響起,我忐忑的心因為投入比賽而暫時緩和下來。幾個回合后,雙方比分打平,進入了本局的決勝時刻。輪到我發球了,我慢吞吞走到發球線,一手持球,一手攥成拳頭,心怦怦跳到了嗓子眼。教練在場外大喊:“子瑜加油!”同伴們也投來鼓勵的目光,我穩了穩站姿,將排球拋向空中,用力揮臂,只見球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過網了,位置刁鉆,對方沒有接住!我還沒有反應過來,只感覺隊員們都向我涌過來,歡呼雀躍。我為我們隊贏了這一局!
這次比賽,雖然最終兩隊打成平手,但贏得一分的瞬間一直在我記憶里珍藏。回去的路上,大家熱烈討論著比賽,我依然望向車窗外,但心中所想卻截然不同了。因為這場比賽,因為這個瞬間,讓我體會到了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體會到了團隊協作對個人能量的激勵。想到這兒,我不由露出了笑容。
點評老師聶志纓:小作者通過對排球比賽的描寫,刻畫了心理變化的過程,展示了運動帶給她的喜悅、團隊精神帶給她的激勵。讓我們看到運動對少年兒童思想的正向引領作用,給人啟發。
【童贊青島】
夏夜與青島
青島市福州路小學 國青霖
在這個難得清閑又出奇清涼的暑假里,我認識了老舍先生,一個讓我不忍釋卷、和我們青島有著不解之緣的“人民藝術家”。讀過老舍先生筆下夢一般的青島夏天,我心中真是向往,便趁閑暇去海邊好好瞧瞧青島夏夜的浪漫。
青島的夏夜,晚風初起,吹過靜謐宜人的八大關,帶走了三兩片楓葉和一天的蟬喧。八大關的美是一種寧靜的美,花石樓畔的海邊,海浪一層一層的,山海關路上的法桐,樹葉搖擺,輕和著海浪的拍子。這一切,像極了那首《見與不見》:“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這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這里,不來,不去。”
夏夜的風暖洋洋的,跑起來飛快。你看,蟬聲,紛飛的樹葉,都被它甩到了大街上,它還卷起路邊的烤肉香味,翻動了姑娘們的花裙擺,然后一個跟頭扎進清涼的海水里,驚起一片海浪。被海浪白色的泡沫沖上岸邊的游人們,顧不得擦干身上的海水,便沖過馬路,奔著啤酒烤肉炒蛤蜊而去,用老舍先生的語言來描述:倒不是一定為了吃,那是青島夏夜的“派”。青島夏夜與海風交匯出一種特殊的感覺,那是一種“吹皺一池春水”的煩惱,但這種煩惱卻會帶走你的種種煩惱。
從奧帆中心向西望去,燈光秀“百花齊放”,像極了傅抱石先生的畫《萬山紅遍》。從棧橋往東望去,華燈與青黛融為一體,像極了吳冠中先生的畫《小島》。在海上皇宮、觀象山、電視塔、棧橋及半融入夜色的小青島為背景的裝飾下,八大峽臨海路臨時建起的海景夜市,閃著靚麗浪漫的燈光,賞心悅目。
青島的浪漫在于夏夜,夏夜的浪漫在于這如癡如醉的人間煙火。
點評老師張曉玲:小作者帶著對老舍先生的些許了解,訴說了對家鄉的抒情熱愛,感情真摯,內容真實,筆觸真切,讀后有強烈的代入感,是一篇具有時代感的贊美家鄉的作文。
秋夜的海岸線
青島啟元學校 劉杺曈
秋天的夜晚,天色漸漸暗沉下來。樹葉逐漸不明顯了,就連白云也和黑暗融為了一體。現在,天空上只有一個圓盤似的月亮,和一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
在柔和的月光照射下,深藍色的海面閃閃發光,格外美麗。月亮在海面上的倒影,因為微風吹拂產生的波紋,隨著風晃動起來。
過了一會兒,那些波紋有的慢慢消失,有的變成了微小的海浪,把石子、海草、貝殼等一些輕而小的東西聚集到了海灘上。這時,夜晚被海水浸濕的沙灘,變得比雞毛撣子的棕色還要深一些。被海浪卷到岸邊的東西越聚越多,引起正在玩耍的小孩子的注意,都過來玩。但為什么海灘上的人越來越少了?可能是因為越升越高,提醒大家該回家了吧。
我愛這秋夜的海岸線,涼爽而愜意,輕輕的海風吹散了人們一天的疲憊。
點評老師潘文靜:字里行間透出了海邊夜晚的“靜”,海浪的“動”使靜景不死板,變得生動起來。所感所寫都表達了小作者對此景的喜愛之情。
責任編輯:張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