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匆匆》有感
同安路小學(xué) 劉家榮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這段優(yōu)美的文字出自我國近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匆匆》。俄羅斯思想家、文學(xué)評論家別林斯基曾說,“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讀《匆匆》的感受。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個子矮矮的,如今已變成了一個又高又帥的小伙子。時間過得真快啊,仿佛一場夢。有時,我做完作業(yè),躺在床上,眨眼間十分鐘好像一分鐘過去了;在我外出游玩、吃零食、觀看影片時,這些時間一晃而過,正如朱自清所說,“我覺察他去得匆匆了。 ”時光飛逝,再過兩年我就小學(xué)畢業(yè)上初中了,心里充滿了緊迫感。但我想只要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時間就會變得有價值,緊迫感也就不會那么強了。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愿我們珍惜時間,珍愛時光,莫讓歲月匆匆流逝。
王小平老師點評:這篇文章充滿了激情,從字里行間能體會到小作者珍惜時間的情感。全文層次清晰,語句流暢,對名篇有自己的深刻感悟。希望你讀更多好書,寫出更多優(yōu)秀的文章分享給大家!
溫暖
鞍山二小 孫又天
總有一份溫暖直抵我的心底;總有一份溫暖時時刻刻圍繞著我;總有一份溫暖這一生難以報答,這份溫暖就來自我的媽媽,以及那散發(fā)著香氣的烤地瓜。
那一天,媽媽生病剛好,身體還很虛弱,但我想吃烤地瓜,就纏著媽媽給我烤,媽媽同意了。她邁著沉重的腳步走到烤箱邊,雙手輕輕地打開烤箱門,拿來已經(jīng)洗好的地瓜放進去。這時我發(fā)現(xiàn)她面色黯淡無光,顯然很沒力氣,那雙眼睛里閃爍著微弱的光芒。關(guān)上烤箱門后,媽媽晃晃悠悠地回到了床上。
天色漸漸地暗了下來,小鳥的鳴叫也消失了。這時,媽媽打開烤箱門,呀,一股香甜的氣味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跑了過去,拿了一個又大又甜的地瓜,剝開皮一看,紅亮的瓤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啊!真是香甜可口。在吃晚飯時,我忽然發(fā)現(xiàn)媽媽手上有一道傷痕。我知道那是烤地瓜時不小心燙的。我的眼睛頓時濕潤了,媽媽用虛弱的身體給我烤了地瓜,還受了傷,我終于體會到了什么是母愛,什么是母愛的偉大!
母愛,是溫暖,是陽光,她沒有終點,我一定要好好報答媽媽為我耗費的心血。
難忘的回憶
嘉定路小學(xué) 劉樂晨
每個人,都會有些難忘的回憶。這些大大小小的回憶,有的早已落上一層時間的塵埃,有的卻日久彌新,愈發(fā)閃耀,就像留在我記憶里閃亮的小星星,而其中最奪目的一顆當(dāng)數(shù)那次爬山了。
懷著期待的心情,我來到了山腳下,仰望著山峰,只見林深樹高,云霧繚繞,山道蜿蜒曲折,通向遠(yuǎn)方。我激動又興奮,向小鳥問好,向大樹招手,向大山喊道:“我來啦! ”
一開始,我健步如飛,使盡全力向上爬。可沒過多久,步伐就稍顯沉重,衣服也被汗水打濕了,好不容易來到了半山腰,我的腿像灌了鉛似的,抬不起來了,熾熱的陽光直直地照在我身上,早先的熱情已經(jīng)消失殆盡。我一屁股坐在了路旁的椅子上,說什么也不肯起來,正在這時,我環(huán)顧四周,只見一位七八十歲的老爺爺拄著拐杖,一步一步顫顫巍巍地爬了上來,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子也蹦蹦跳跳哼著歌曲,在我面前經(jīng)過,留下一路歡聲笑語。看到這一幕,爬山的熱情被重新點燃,我頓時斗志昂揚,頭也不回地向山頂奔去。
終于爬到山頂了。陽光是那么明媚,天空是那么蔚藍,山風(fēng)是那么輕柔,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情不自禁吟誦起了汪國真的名句:“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向下俯瞰整座城市的風(fēng)光盡收眼底:一棟棟高樓大廈就像一塊塊積木,一輛輛汽車像一只只螞蟻。落日從晚霞的邊緣和縫隙中折射出萬道金色光芒,為這座城市染上了一層溫暖的余輝。
這次爬山雖然很累,但是我收獲到“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喜悅,也明白了“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只有堅持不懈攀登到峰頂才能欣賞到美景。
蔡文慧老師點評:結(jié)構(gòu)完整并富有文采,小作者通過一次爬山收獲到“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喜悅,希望小作者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夠堅持不懈,永不服輸,勇攀高峰!
皮影戲
膠州七中 李亞雯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tǒng)藝術(shù),據(jù)史書記載,皮影戲始于西漢,興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yuǎn)流長。 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藝術(shù)。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dāng)?shù)亓餍械那{(diào)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其流行范圍極為廣泛,并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
皮影戲在我國起源很早,傳說漢武帝的妃子李夫人死后,武帝時常想念,有個叫少翁的人,仿造了李夫人的形象,用燈光照射到布帳上,武帝看到布帳上的人影很像李夫人,非常高興。
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經(jīng)過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fā)汗熨平、綴結(jié)合成等八道工序,是一個極其復(fù)雜而又奇妙的過程。在我看來,最講究的一步是敷彩。老藝人用色十分講究,大都用紫銅、銀朱、普蘭等礦植物炮制出大紅、大綠、杏黃等顏色著色。
而關(guān)鍵的一步是綴結(jié)合成。為了讓皮影動作靈活,一個完整皮影人物的形體,從頭到腳通常有頭顱、胸、腹、雙腿、雙臂、雙肘、雙手等,共計十一個部件。皮影人物各個關(guān)節(jié)部分都要刻出輪盤式的樞紐,以避免肢體疊合處出現(xiàn)過多重影。骨眼的選定關(guān)系到影人的造型美感,選擇恰當(dāng)會有精神抖擻之相,反之則顯得萎靡不振。
在這一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制作一個皮影的費時費力。皮影戲,讓我愛上傳統(tǒng)文化。
四季列車
青大二附小 鐘學(xué)然
四季是坐著列車來的。春天是第一站,在這里,卸下了綿綿的春雨和無數(shù)粒種子。夏天是第二站,在這里,卸下了刺眼的陽光和不知疲倦的蟲鳴。秋天是第三站,在這里,卸下了成熟的瓜果蔬菜和豐收的喜悅。冬天是第四站,卸下了呼嘯的北風(fēng)和晶瑩的雪花。
呂紹紅老師點評:詩歌語言清新活潑,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抓住四季的主要特征,把大家習(xí)以為常的季節(jié),描寫得有聲有色,充滿了神奇和余味無窮的美麗。四季列車給人們帶來的不單是大自然的變換,更是生活的希望。
一本好書,一段好時光
市南實驗二小 徐言渝
楊絳說:“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半小時漫畫唐詩》的書,帶著對古詩的疑問來到書里“串門兒”嘍。
一放學(xué),我便飛奔回家,寫完作業(yè),待檢查無誤后收拾好書包,就迫不及待地坐到沙發(fā)上,打開《半小時漫畫唐詩》,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此書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講述了中國唐詩,“明明是很嚴(yán)肅的歷史知識,卻偏要逗得你哈哈大笑。 ”這便是我喜歡它的原因。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為何被尊重?那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境界和他們不一樣!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感到高興時無非是樂得一蹦三尺高,而“詩仙”李白會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每當(dāng)我們感到悲傷時,只會找個角落痛哭流涕,但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會嘆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會寫詩,有文化,立馬就會讓你的境界大大提升一個檔次!此書把唐詩的歷史從頭到尾透徹地講了一遍,我時而被逗得捧腹大笑,在笑完后又常常思考。這個“門兒”可真是“串”得好,“串”得值!
《半小時漫畫唐詩》豐富了我的課余生活,讓我進一步了解了唐詩的歷史和各種詩體及風(fēng)格。一本好書成就了一段美好時光,是啊,“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
李媛老師點評:歌德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很顯然,你讀了這本書后,仿佛是穿越到古代與諸位詩詞大家進行了快樂的交流。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你讀書時的喜悅和獲得感,語言流暢,還有幾分詼諧幽默,讓讀者忍俊不禁,也想與你共同走進書的海洋,去領(lǐng)略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烏龜
臺東六路小學(xué) 池金璞
我家有兩只可愛的小烏龜。它們每天都背著一個大大的烏龜殼在水中慢慢地游來游去,它有一個圓圓的腦袋,還有四條小短腿和一個尾巴,當(dāng)它受到驚嚇時,它的腦袋、四條小短腿和尾巴會迅速地縮到殼里,這就是烏龜保護自己的手段。每當(dāng)有太陽的時候,烏龜會爬到曬背臺上,用力地伸長四肢和脖子,讓身體能夠更多地曬到太陽。為什么小烏龜這么愛曬太 陽呢?原來烏龜是冷血動物,它通過曬太陽保持身體的溫度,同時利用陽光殺死身上的寄生蟲。每天我都會喂小烏龜。有一天我用鑷子夾住一條小草魚的尾巴,在小烏龜面前晃了晃,小烏龜立刻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住小魚,我把小魚放在水里慢慢地轉(zhuǎn)著圈,小烏龜就劃動著它的四條小短腿緊緊地追在小魚后面,我一停住,它的脖子猛地一下伸了出來,張開大嘴一下子就咬住了小魚,然后趴在水底,開始慢慢享用它的大餐了。我的小烏龜是不是很可愛,我很喜歡它們!(本版主持人: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張譯心)
責(zé)任編輯:張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