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7日訊 近日,青島市實驗小學STEM+主題課程全面啟動。在為期一個月的STEM課程探索中,學校每個班級都會在班主任帶領下,開展STEM+課程研究。據(jù)介紹,自中國教育學會“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學生個性發(fā)展的STEM+課程建設與實踐研究》順利結(jié)題以來,市實驗小學本年度在自主研發(fā)《風》、《橋》、《船》三大主題的基礎上,將課程體系全面拓展,圍繞生活之需、材料之識、工具之能、過程之控、資源之選、分享之趣六個方面,設置了“廣袤陸地”、“深邃海洋”、“遼闊天空”、“浩瀚宇宙”四大板塊,每學期各設一個主題課程,以此來滿足不同年齡段孩子的STEM探究需求。
為讓同學們學有所獲,真正做到“趣中問、玩中探、做中學、拓中思”,學校啟動了全體教師參加的STEM課程專題培訓,各班根據(jù)學校下發(fā)的統(tǒng)一教學目標要求,運用低年級“三師”、 中高年級“雙師”協(xié)同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共同開展主題研究討論,全面推進STEM+主題項目學習。一年級了解【遼闊天空】板塊《風從哪里來》、二年級制作【遼闊天空】板塊《紙飛機》、三四年級搭建【廣袤陸地】板塊《橋梁工程》和《奇妙的塔》、五六年級研究【深邃海洋】板塊《船的發(fā)展史》和《未來航海家》。各班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完成創(chuàng)意組名、小組口號、角色分工等項目研究的準備活動。

研究《風從哪里來》主題的一年級學生體驗了兩個有趣的實驗——“會飛”的氣球及“會跳舞”的小蛇,生動直觀地了解了風形成的原因;二年級學生在制作《紙飛機》的過程中,感受工程領域的優(yōu)化設計、精益制作、逐步迭代和精益求精。三年級《橋》主題和四年級學生《塔》主題的學生,則先了解關于橋和塔的知識,從中感受中華文明的傳承、祖國的強大和建筑專家的智慧,通過實際體驗感受建筑的魔力;五六年級的同學通過從古至今的各種船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了解了船的由來,理解了體積和浮力的關系、動能轉(zhuǎn)化的過程。






科學是STEM的主體,工程是STEM的關鍵。STEM課程一方面讓學生主動探究來掌握科學工作技能和解決科學問題的方法,另一方面讓學生獲得科學的概念和原理;面對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的工程難題,學生選擇、使用科學概念原理來解決問題,在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走向成功的過程中,加深對科學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樂趣。

本次STEM課程,不僅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團隊合作過程中,還讓學生體會了成功所需要的“團結(jié)協(xié)作、精益創(chuàng)造、雕琢不輟,力求盡善盡美、享受細節(jié)升華”的人格品質(zhì)。
在本次課程實施中,老師們充分發(fā)揚市實驗團隊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大家不論年齡,不分學科,組成各班的雙師、三師授課團隊。為了讓學生全面體驗STEM課程的“科創(chuàng)”思維,課下積極研課討論,課上分工輔助高效落實,確保了每個孩子都在STEM課上有所收獲,助力我們的追“風”少年們,乘想象之“機”、繪理想之“橋”,建志向之“塔”,駕夢想之“船”奔向美好未來!(孟夏)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