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5日訊 走進青島市公安局大院,雖然已是初冬,但常綠的灌木仍然給大院增加了一份盎然生機。沿著主路向大院深處走,青島市公安局行政處管理二科科長陳云波的辦公室就在角落的一棟小樓里。 “大院的綠化都是我們負責,可是平時卻沒時間出來看看。”陳云波笑著說。與花木叢生的大院相比,“設計師”陳云波的辦公室顯得很樸素,一張床、一套衣柜、一副桌椅構成了辦公室的全部陳設。

左起:妻子王淑婷、女兒陳曉涵、丈夫陳云波
陳云波的時間很“零碎”,常常是哪里有事情,他就出現在哪里。“365天,我有360天在單位。”短短半個小時,和陳云波的談話被打斷了幾次,簽字、報修、接電話……陳云波都不急不躁地一一處理好。據統計,一年來,陳云波帶領行政處管理二科進行各種零星維修工作1200余次,為各部門正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安全保障。“忙起來一天要接上百個電話,后勤工作比較瑣碎,雖然我在崗位上沒有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也是保障民警幸福感的‘大管家’。”陳云波這樣理解他的工作。
來到陳云波的“主戰場”——市公安局食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窗明幾凈、優雅舒適的就餐環境,餐桌邊,一排排書架上,各類書籍應有盡有。陳云波介紹,為了讓民警吃得舒心、放心,食堂根據民警用餐習慣,及時調整菜品結構和種類。為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他們還開展了“黨建進食堂、食堂變課堂,餐桌變課桌”黨建活動,每周不定期在食堂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黨建宣傳口號,設置黨建知識查詢機,早、午餐時段播放紅歌、經典革命題材影視作品、黨課課件等,讓民警在用餐的同時也能享受到黨建的“精神食糧”。
“我是個慢性子,但我愛人做事風風火火,我們兩個的性格比較互補。”陳云波說。陳云波的妻子王淑婷是一名兒童康復治療師,治療、學習、培訓、公益,每天有干不完的事,風里來,雨里去,用她自己的話說,是個“踩著風火輪不停歇的‘小哪吒’”。
作為青島婦兒醫院康復科訓練長,20年來,王淑婷一直從事小兒腦癱、發育遲緩等相關神經系統疾病的康復工作,每年平均有上百名患兒在她的呵護下進行康復訓練。“康復訓練需要超越常人的耐心的愛心,但也會帶來別人體會不到的成就感和感動。我帶過的孩子里有一名患有失調性腦癱的孩子,從6個月起我們就對他進行康復訓練。終于,孩子在5歲的時候獲得了行走能力,8歲開始上學,現在已經完全可以融入到學校生活了。”王淑婷說。
自2016開始,陳云波和王淑婷還一直資助著一名父親去世、母親截癱的平度腦癱患兒,兩人多次到孩子家中看望,給他帶去生活用品。
對于這個青島市文明家庭來說,女兒是最大的驕傲。“我們的女兒是一名初二學生,成績很好,愛好也廣泛,鋼琴、中阮、唱歌、朗誦,在學校擔任文宣委員,是我們家最大的‘干部’。”說起女兒,陳云波難掩自豪。“有限的時間,我們都用來陪伴孩子。對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我們也和孩子商量,由她參與決定。”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也讓女兒曉涵對自己未來的規劃十分清晰:學英語、彈鋼琴、課余時間研究理想大學的特色專業,小小的年紀,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時常讓父母和老師都感到驚喜。
“我覺得家就應該是這樣,彼此分享成功和喜悅,安慰生活的挫敗與迷茫,‘愛’是我們生活和家庭永遠的主基調,也是一家人和諧美滿的動力源泉。”陳云波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