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日訊 今天下午,青島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東翔做客民生在線,圍繞“數字化轉型打通民生堵點難點”主題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

今年以來,全市不斷加快推進數字青島建設,印發《數字青島2021年行動方案》,發布2021年重點推進的政務服務“一件事”和城市運行“一個場景”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加快建設協同高效的數字政府、富有活力的數字經濟、智慧便民的數字社會、智能融合的數字基礎設施重點任務,發力民生服務、經濟發展等領域的數字化場景應用,力爭以城市數字化轉型驅動實現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
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亮“碼”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但有網友反饋日常存在重復掃碼、出示“多碼”的不便情況。對此,王東翔表示,今年以來,青島印發了《青島市“一碼通城”工作方案》,積極開展“碼上青島”行動,建成“一碼通城”綜合服務平臺,逐步打造起全市一個碼——“青島健康碼”,在政務服務、交通出行、醫藥衛生等八大領域推動“一碼通城”。目前,“青島健康碼”已通過“愛山東”“青e辦”支付寶等多端發布應用,方便市民使用和辦事。

有網友建議,在當下的手機時代,青島的政務服務系統能否更多地實現手機端的應用?對此,王東翔表示,市大數據局從2019年開始打造整體聯動、部門協同、區市統籌的移動政務服務體系,建成“愛山東?青e辦”掌上政務服務平臺App。今年,該App推出了3.0版,重點打造“千人千面”服務新模式,根據不同用戶使用習慣,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智能推送和個性化服務,讓服務更加智能、更人性化。今年新上線特色應用150項,新建33個特色服務專區,截至目前,已整合市、區(市)兩級7900余項服務事項。同時,以西海岸新區分廳為試點,實現鎮(街道)、村(社區)1.5萬余項辦事服務事項“掌上辦”。
圍繞當前“無證明城市”熱門話題,有網友建議,能否施行包括電子身份證、醫保卡、駕照等電子證照與傳統實體證件同等認可。王東翔就此表示,去年以來,青島就聚焦電子證照場景化應用,推動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行政執法及社會化服務等領域的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的共享應用。截至目前,依托全省統一“愛山東”移動政務服務平臺上線電子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等333類常用電子證照。其中,市、區(市)兩級65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及市、區(市)、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政務服務辦事大廳的1084臺自助終端,均已實現電子身份證的應用,不帶實體證也能辦事成為現實。電子駕駛證、電子行駛證可在我市接受交警執法檢查及處理簡易道路交通事故時使用。電子社保卡在銀聯云閃付、微信、支付寶、8家社保卡合作銀行及其他第三方可信渠道近30個信息系統實現推廣,并在150多個政務服務事項中應用。電子營業執照系統已打通17個專網系統,實現與13個大類67個電子許可證實時共享、聯展聯用。今年8月起,全市推廣“事業單位法人證書”電子證照的應用,目前,列入試點范圍并申領《事業單位法人證書》電子證照的1200余家事業單位,通過“愛山東”App“亮碼”,即可辦理公安部門公章刻制、人社部門社保登記、醫保部門醫保登記、公積金管理部門公積金登記等相關業務,均無需提交紙質證書。“不過,目前因為部分部門的信息化系統尚不完善,歷史數據的電子化程度不夠,場景應用正在逐步推進中。”王東翔說。

城市的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一種全民共識,下一步如何發力,趕超先進,如何強化人才隊伍建設,為數字青島賦能,成為網友們普遍關注的話題。對此,王東翔表示,2022年,市大數據局將以“在數字青島建設上創一流”為目標定位,全面貫徹落實“數字中國”“數字強省”戰略部署,大力破除制約“數字青島”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推動各領域數字化發展,提升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建設水平,營造良好的數字生態,力爭在全省當好龍頭,以數字化轉型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同時,在留住更多的駐青高校優秀人才方面,市大數據局也將持續做好大數據工程專業職稱評審,探索設立大數據創新中心,加大大數據人才招引力度。加強與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溝通,探索建立招才引智新機制,吸引更多的駐青高校優秀人才投身數字青島建設。(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民生在線”下期預告
網談單位:國家稅務總局青島市稅務局
網談時間:12月2日(周四)下午2:30-4:00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