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德育,熔鑄家國情懷;綠色德育,學會敬畏自然;藍色德育,開拓科技視野;金色德育,促進綜合發展。近年來,青島十九中著力打造“紅、藍、綠、金”四色德育品牌,取得了突出的育人成效。落實“十個一”的過程中,該校立足學校實際,將“十個一”與學校“四色德育”品牌建設相融合,與學校課程建設相銜接,推動“十個一”進課堂、進家庭、進社區、進評價,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育人路徑。青島十九中的“十個一”亮出了鮮明的“四色德育”主題色。

堅實構筑課程主陣地
以課程為主陣地,“十個一”的常態化實施方能成為現實。在青島十九中,發現人、發展人、成就人被置于教育教學的核心地位,學校建立起“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課程結構體系,加強學科育人研究,形成了德育類課程、學術類課程、活動類課程、潛隱性課程等四大類幾十門符合要求的校本課程,為每一名學生的主動、健康、多元、個性、創新發展創造條件,實現學生個性成長、自主發展、自我超越。
每周三下午是同學們最期待的選修課時間。《學生發展指導生涯規劃》《風雅魚山路》《別樣的歷史》《心靈驛站》《世界電影鑒賞》《遨游太空》等一大批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廣受學生歡迎。武術、創客、藝體特長、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俄語、日語、韓語等課程,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平臺。德育課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歷史上的名人》等,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厚植家國情懷。《沿詩詞之脈 赴文化之約——我們的節日》《中華傳統節日的歷史沿革》等課程,在探索傳統文化進校園新路徑的同時,更讓學生深切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
搭建多彩活動化平臺
如果問青島十九中的畢業生,在母校學習生活最難忘的是什么?多彩的社團與活動肯定是標準答案之一。每年9月,一年一度的社團納新大集上,模聯協會、V心意義工社、古風社、創客社、文學社、擊劍社、話劇社、廣播社等近50個社團展位一一排開,千余名學生相互尋找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廣場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場景將百“團”大戰推向高潮。金色德育的主題之下,學校精心打造的“金色年華 多彩校園”校園文化節系列活動,涵蓋書法、繪畫、器樂、舞蹈、體育專項、校園十佳歌手大賽、校園舞臺劇展演等形式多樣的文藝比賽活動,成為學生多元發展的廣闊舞臺。讀書節、體育節、詩歌節等大型活動,吸納學生全員參與、滿足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都成為青島十九中學子最為診視的共同記憶。

此外,學校還編制了《青島十九中落實青島市“十個一”項目行動計劃學生手冊》,對學生參與“十個一”進行過程性評價,還將踐行“十個一”活動評價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建設讓所有活動形成育人閉環,更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擁抱校園外廣闊天地
“十個一”當然不能囿于校園的方寸之間,青島十九中廣泛開展志愿服務及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出校園,擁抱校外的廣闊天地。在“紅色傳承 知行合一”研學旅行中,同學們走進一座座紅色場館,以研究性學習為載體,沉浸式接受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在“綠色生態 物趣遠行”冬令營系列社會實踐活動中,同學們走進貝林博物館等社會實踐基地,參與保護自然志愿服務講解活動,詳細感知敬畏自然的重要意義。在“藍色科技 縱觀世界”的系列研學中,同學們與藍谷各大科研機構專家、高校教授展開對話,領略科技的魅力與力量。
“十個一”也延伸到了家庭里。《青島十九中落實“十個一”項目致家長一封信》匯聚起家校合力。親子共寫春聯、共同完成一道菜、共同閱讀一本書成為家庭場景中重要的活動,而“學會包餃子、學會蒸饅頭、學會做四菜一湯”的“三學會”活動,融合勞動教育與家庭教育,更成為家校互動的重要橋梁。系列舉措之下,青島十九中“十個一”真正落到了實處。(青報教育在線記者 王敏敏)
實習編輯: 王殷
責任編輯: 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