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讓我們重新思考,該如何培養一個健康的孩子。我們想通過努力,為世界留下一個健康的、快樂的,有思想、有擔當的孩子。”在青島市城陽區國城小學校長郝玉芹看來,實現這樣的目標,“十個一”就是一個很好的抓手。近年來,學校秉承“風雅國城 慧愛童年”的辦學理念,將“十個一”融入學校“風雅”課程體系,努力培養“學識卓雅、品性高雅、舉止優雅”的慧愛少年。

班級特色托管花樣多
在國城小學,一事一物皆教育,時時處處皆課程。學校的“風雅”課程體系圍繞著文之風、德之雅、慧之風、思之雅、美之風、健之雅等六大核心素養,從人文與品德、數學與科技、體育與審美三大課程領域入手,構建起涵蓋學雅課程、卓雅課程、趣雅課程、精雅課程、博雅課程、潤雅課程為主體的完整的課程體系。
“雙減”政策之下,學校創新“風雅”課程設置,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在多元的課程中學有所得、學有所長,促進學生最大化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更好地踐行“十個一”項目,學校以班級為載體開展特色托管活動,將掌握一項體育技能、一項藝術才能、一本書、一篇日記、一次勞動、一支歌、一首詩、一次演講、一次研學、一次志愿服務等“十個一”項目融入托管中去。
對于一二年級的“小豆丁”來說,這可是件稀奇事兒,沒有作業困擾的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用畫筆繪出童年、用歌聲唱出歡樂、在奔跑中鍛煉體能、在品讀中陶冶情操、在清掃中學會勞動……學生活動豐富,老師多才多藝,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三至六年級的孩子課后托管同樣趣味多多,完成當天作業之后,可以走進微型圖書館暢游書海,走進勞動基地進行蔬菜種植,或者兩兩結對體會英語歌曲的魅力……
精雅課程讓特長更長
“所有學校不可能都開設攀巖的課程,但是每個學校都可能有具備攀巖興趣和能力的孩子。那么哪所學校搭建了這樣的平臺,就可以成就這樣的孩子。”郝玉芹表示,為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學校在課程多樣化、專業化上下了大功夫,今年以來學校在原來的基礎上,又開出了蹦床、擊劍、象棋、圍棋、冰上項目、棒壘球等特色項目,30余門精雅課程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精雅品質。
意在將學生特長培養專業化的精雅課程開始發力。放學鈴響起,原本安靜的校園立刻沸騰起來。管弦樂、舞蹈、二胡、京劇、戲劇、吉他、繪畫、陶藝、擊劍、足球、編程等精雅社團熱鬧非凡。操場上,足球小將靈活的運球、踢球,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得有模有樣;冰上項目、擊劍這些新花樣令人耳目一新;舞蹈室里,寶貝們身穿舞蹈服,下腰、劈叉等高難度動作不斷展現;管弦交響樂團的演奏總是令人震撼不已;微機室里,一串串字符在同學們的手中變幻莫測,編程、機器人等項目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素描社團中,黑與白的世界閃爍著孩子身上別樣的色彩;陶藝教室里,孩子們仔細地打磨著手中的寶貝,一個個漂亮的花瓶從拉胚到燒制,幾經調整,終于制作出一件件美麗的藝術品……
風雅課程全面開花
除了精雅課程,“十個一”更融入國城小學風雅課程體系的深處,培養出一批批“學識卓雅、品性高雅、舉止優雅”的慧愛少年。學雅課程將國家課程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美術、音樂等學科融為一體,發展學生綜合能力。校本課程卓雅課程著眼年級層面,開設普及性的特色課程讓每個學生有所特長,孕育卓爾不凡的“卓雅”品質。趣雅課程以“選課走班”的形式,針對每一名學生興趣發展的需求,開設普及性的社團活動課程,關注和尊重孩子們的個性發展,力求培養學生“趣意盎然”的趣雅品質。學校綜合課程博雅課程,在節日、主題活動、生活體驗、勞動教育中逐漸養成博識洽聞的博雅品質。潤雅課程則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培養學生潤澤萬物的潤雅品質。
如今,國城小學的風雅課程全面開花結果。樂陶園作為陶藝藝術實踐工作坊成為青島市級藝術實踐工作坊;區長杯器樂、戲劇與朗誦榮獲一等獎,舞蹈團已登上了央視的舞臺,原創劇目《最親的我們》獲得山東省“小飛天”獎兒童舞蹈大賽一等獎。學校科技教育設置3D打印、機器人等特色課程,學生也多次在全國、省市級比賽中斬獲佳績。體育重拳出擊,足球、籃球、乒乓球多次斬獲區長杯冠軍;學校攀巖小將多次在全國比賽上蟾宮折桂,學校還被教育部授予了奧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全國冰雪運動特色校榮譽稱號。(青報教育在線記者 王敏敏)
實習編輯: 王殷
責任編輯: 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