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一處你最喜歡的青島建筑,把它拍下來,并用手繪的寫實手法畫下來;編輯一項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使用的智能手機功能應用手冊;參加一次法律普及、特殊崗位夏日關愛、文明旅游引導等志愿服務活動……這些五花八門的內容,正是每個青島一中學生都需要完成的“十個一”暑假作業。
三年來,“十個一”已經深入到全國文明校園青島一中的課堂內外。據了解,在落實“十個一”的過程中,該校秉持“以人為本、內涵發展、適切教育、多元育人”的辦學理念,將“十個一”擴展為青島一中版的“十+N”體系,緊抓“十個一”項目的全過程落實,培養全面發展的十“+”少年,開辟出一條獨特的育人路徑。

有廣度,畫出最大覆蓋面
“十個一”對于“以人為本、內涵發展、適切教育、多元育人”的辦學理念來說,是彼此呼應、深度契合的。“十個一”出臺之后,青島一中便把“十個一”作為豐富素質教育內涵、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抓手,建立和完善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為統領的德育體系、課程體系、實踐體系和評價體系。根據實際,制定了《青島一中落實學生全面發展“十個一”項目行動計劃》。按照計劃,“十個一”被置于學校的中心工作,在之后的每一天里有條不紊地推進落實。
青島一中成立“十個一”工作小組,同時各班也成立了“十個一”項目負責小組。于是,在年級工作專題“三述”報告會中,“十個一”成為重要內容并進行專題答辯;學期之初相關部門、教研組負責人召開 “十個一”項目推進會,變成了學校慣例。
有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青島一中整合資源,積極構建行動計劃實施的長效機制。學校以社區和家長學校為依托,與傳統項目密切結合,落實“家—校—社”合作模式下的學生技能發展計劃,積極打造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和良好社會氛圍。
同時,學校注重“十個一”項目的全過程落實。每人一本《踐行“十個一”,追逐夢想的光——青島一中貫徹落實學生全面發展“十個一”項目記錄評價手冊》,全程記錄“十個一”項目實施推進情況。在每學期末,通過學生個人記錄、同學之間互評、指導教師評定等級等手段,客觀填寫“十個一”項目素質成長手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在有效的評價閉環之下,學生不斷深化、拓展學習內容,將“十個一”真正落到實處。
有厚度,搭建育人大平臺
在青島一中,“參加一次演出”“參加一個學生社團”均被納入到“十個一”之中,“十個一”被豐富發展為“十+N”體系,為學生發展搭建起廣闊平臺。

在體育教育中,學校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保證每班每周兩節體育課,落實陽光體育一小時活動。學校通過開設田徑、武術、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項目的必修和選修課程,節點性開展校長杯足球賽、年級籃球賽、大搖繩比賽、跑操比賽、羽毛球比賽,讓每個學生掌握技能并充分享受運動樂趣。近幾年,學校在青島市“市長杯”足球隊沖甲成功,榮獲山東省帆船帆板公開賽悅浪級團體第一名、全國國際象棋中學生錦標賽高中組團體第一名、青島市中小學生體育聯賽羽毛球比賽一等獎、青島市“市長杯”籃球賽亞軍等眾多優異成績。
作為島城藝術特色名校,青島一中尤為重視藝術教育的普及性,多管齊下發掘每一名學生的藝術潛能。僅音樂教師團隊就先后開設了混聲合唱團、舞蹈社團、西洋管弦樂社團、舞臺劇社團、民樂社團等多個藝術社團,保證每個學生能夠掌握一項藝術特長。此外,軍訓匯報演出、藝術社團排練與比賽、校園藝術節、班級合唱比賽、班級朗誦比賽、班級專場音樂會、迎新同樂會、傳統戲曲進校園等多種形式的藝術活動搭建起學生展示自我、培養興趣的平臺。

學校還不斷搭建橋梁,支持學生走出校園,廣泛參與研學旅行、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在集體前往北京、上海、杭州等全國各地的研學中,學生們身臨其境感受祖國風物,博覽鄉土鄉情;疫情之下,創造性地組織開展“云研學”,利用VR等先進技術讓學生沉浸式走進線上博物館、線上文化名城等,不斷提升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作為首批全國中學生志愿服務示范學校,青島一中不僅開發了鮮明特色的志愿服務校本課程《山東省青島第一中學志愿者服務與管理手冊(試行本)》,制定《青島一中志愿服務年度計劃》細致統籌全年志愿服務活動,還打造“一家心”志愿服務總品牌“與交運同行”等15個志愿服務子品牌,一個學期的時間里,各班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累計超過40次。
有深度,持續探索新課程
課程是“十個一”的主陣地。青島一中建構起以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為統領的“三·四·一二”學校課程體系,充分挖掘“十個一”項目內容,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具備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的全面發展而富有個性的人,促進學生全面且有特長的發展。
語文課上,老師鼓勵學生堅持每日一記,每周寫讀書筆記。日記或筆記可以不限制內容,不規定文體,真正實現隨心而記,由心而寫。之后,在尊重隱私的前提下,學生自愿提供一部分日記,劃分主題集中展出,“學生眼中的老師”“歡樂課間”等主題展受到學生歡迎。語文課也變身“經典片段誦讀”活動,將閱讀和朗誦結合,引導學生在誦讀中品味經典,在誦讀中感知人生。
音樂組教師則進一步探究音樂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在音樂鑒賞課的教學內容中加大歌唱教學比重。課堂上歌曲曲目選擇以教材歌曲為主、以校本課程《中外藝術歌曲》為輔,教會學生識譜且聲情并茂地演唱,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理解歌曲思想,體會豐富情感。此外,音樂組老師們還積極探索適合本校的歌唱課大小課教學改革模式,協調音樂課與混聲合唱社團活動及藝術專業聲樂課之間的關系,讓每位學生在歌聲中培養對演唱的興趣,不斷提升鑒賞美的能力。
美術組也從自身出發,改變思路,力求創新,摒棄了原有鑒賞課師講生聽的傳統模式,保留了鑒賞課中學生對審美知識的獲得和對審美感受的體驗,開創了“鑒賞+手繪”的全新課堂模式,為全校學生打造了一節節有思想、有文化、有靈性,充滿思維活力的課程,努力構建起了“情景課堂”“智慧課堂”等有品質的課堂模式。
目前,針對“十個一”,學校開發了豐富多彩的課程。體育類課程有《太極拳教程》《健美操校本課程》,藝術類課程有《音樂基礎理論教程》《鋼琴選修教程》,歌曲類課程有《中外藝術歌曲》,隨筆類課程有《銀杏樹》,演講類課程有《語言、朗誦基礎訓練》《邏輯與辯論》《高中英語演講教程》,研學類課程有《青島建筑與環境藝術鑒賞》《你的故事吸引著我——走進歷史名人》《校園植物志》,古詩詞類課程有《散文故事詩歌》《探究傳統文化》,志愿服務類課程有《山東省青島第一中學志愿者服務與管理手冊(試行本)》等等。
隨著“十個一”深入推進,百年老校青島一中的育人殿堂里,一批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十“+”少年正在成長起來。(青報教育在線記者 王敏敏)
實習編輯:王殷
責任編輯: 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