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7日訊 隨著城市發展進入存量更新為主的階段,上海把推進城市更新作為促進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舉措。近日,第五批赴上海專業實訓隊臨時黨支部書記徐冰帶隊赴上海地產集團,圍繞上海加快探索超大城市有機更新的新路徑、新模式、新經驗進行了深入對接交流,在獲取“上海經驗”的同時,也為下一步青滬深層次對話合作奠定了基礎。

在上海建設全球卓越城市,勇當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歷史進程中,上海地產集團致力于打造成為上海最重要的城市更新平臺,專注于各項重大專項任務,包括區域整體開發、舊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生態環境建設、保障房及租賃住房建設運營管理、美麗鄉村建設、黃浦江碼頭岸線投資建設管理、灘涂生態、開發區建設和功能提升、大眾養老等。從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揭牌,到總規模約800億元的上海城市更新基金成立,在上海加快舊區改造和城市有機更新的重大創新舉措中,上海地產集團都是重要的實施者、操作者、承擔者,通過創新體制機制,不斷跑出加速度。
從城市更新起步建設卓越城市,上海走出了一條新時期城市更新的新路。圍繞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房屋改造目標,上海城市更新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會同黃浦、虹口、楊浦、靜安等區,探索“市區聯手、政企合作、以區為主”的舊改新模式,完成70多個舊改地塊改造,受惠居民近6萬戶,占上海舊改總量的約60%,形成了重要經驗:通過創新房屋征收管理機制,試點征收收尾新政策,提前完成虹口17街坊、靜安洪南山宅、楊浦160地塊、黃浦喬家路等首批舊改項目征收收尾;創新銀團融資機制,按照成本低、條件優、服務好的宗旨,搭建“總+子”銀團,做好征收補償款發放,得到舊改居民廣泛認可。爭取優惠條件,貸款利率較基準利率下降12%;創新土地供應方式,政府明確實施主體,土地采取凈地后定向供應的方式;創新場所聯動招商機制,打通土地與股權兩大要素市場,圍繞“好人家、好作品、好價格”,引導市場力量積極參與項目開發建設。同時,以規劃先行為價值導向,開門做規劃,明確保護重點,開展風貌評估,嚴格拆除管理,深化區域更新功能策劃,推進活化利用。

“城市更新和區域整體開發是上海地產集團的重要業務板塊,很大一部分的資金和資源都是用于解決舊居改造和城市更新。”上海地產集團戰略研究部總經理徐明前為實訓干部介紹了上海地產集團歷史沿革、業務規劃布局等情況。上海城市更新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黨總支副書記、總經理李鴻忠介紹了上海打通舊改新渠道、新流程的路徑,并以具體案例,為實訓干部分析了上海城市更新“動態平衡、長期平衡、區域平衡”的政策理念和對城市更新中心的賦權賦能;上海地產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健形象地把上海城市更新基金比喻為“思想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經濟實力夠”的“運動員”,運用市場的規則,來實現對城市更新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平臺公司承擔城市更新任務,如何既完成符合平臺公司使命的任務,又能找到商業模式可持續發展,是來自華通集團的實訓干部焦健最關心的問題,“上海地產集團作為國有獨資功能性企業集團,架起政府與市場的橋梁,既聽得懂政府語言,又能整合社會資本、用好市場資源、找準合作伙伴,離不開政府的體系化頂層設計和精準政策支持對企業的有效賦權賦能,從而構成政府、平臺公司、社會資本三位一體的城市更新運作系統。這都是青島在推動城市更新戰略落地的可借鑒之處。”
上海地產住房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樊惠敏、上海地方租賃住房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業務總監云婷介紹了保障房開發建設的最新探索和租賃住房運營管理新模式。來自嶗山區房地產開發管理中心的實訓干部曲兆東坦言,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資金平衡壓力大,同時也存在著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通過前期調研和今天的深入溝通,建議我市完善土地支持政策、稅費優惠政策,實行水電價格優惠。與此同時,進一步拓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融資渠道,在資金(籌集)、土地、建設和市政設施配套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具體來說,一是引入長周期、低成本的資金;二是多主體參與模式,讓更多的企業來分攤建設融資問題;三是保障性住房資產證券化或信托化,支持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公司信用類債券。”
秉承“實訓上海,服務青島”,通過與上海地產集團的深入對接,實訓干部進一步解構了上海城市更新和區域整體開發的深層邏輯。在此基礎上,第五批赴上海專業實訓隊將進一步加強專題調研的成果轉化,形成一批針對性強、具有廣泛現實意義的建議,力促上海先進經驗、模式的青島實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滬記者 馬曉婷)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