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1年12月22日8版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近年來,為了讓群眾出行更加順心、群眾居住更加暖心、群眾生活更加舒心,通過不斷探索創新城市治理每個節點的運行機制,我們的城市機體呈現出更加有力、更加穩健、更有生機的生長軌跡。而創新舉措繼續推動城市機體健康成長的密碼,深藏于持之以恒、不斷更新的內核之中——
創新切勿淺嘗輒止
創新是城市更新的最強動力、最活源頭、最大稟賦。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近年來,為了讓群眾出行更加順心、群眾居住更加暖心、群眾生活更加舒心,通過不斷探索創新城市治理每個節點的運行機制,我們的城市機體呈現出更加有力、更加穩健、更有生機的生長軌跡。而創新舉措繼續推動城市機體健康成長的密碼,深藏于持之以恒、不斷更新的內核之中。但遺憾的是,我們也有一些創新舉措雖文見“創新”、言稱“創新”,但往往流于表面、淺嘗輒止,失去了推進城市不斷更新的動力。
一些創新之所以淺嘗輒止,是因為只見相關政策出臺,卻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
為了解決司機如廁停車難問題,2019年,我市在6區試點推出了300個如廁專用停車位,作為一項細化城市停車管理的創新之舉,在出臺之初,得到了百姓的點贊。但近日,有市民反映,很多如廁專用停車位被占用,比如遼源路附近的如廁公廁,就經常有貨車長期停放,影響了真正有需要的司機停車。按照規定,臨時停車可停放的時間為15分鐘,如此長期被占用,根本就起不到應有的功用。
記者的實地采訪也證實了如廁專用停車位面臨的尷尬現狀:一些車位被停放了不合規定的車型、一些則被長期占用,還有一些更被當作長期車位包月出租……本來是為了讓司機如廁更方便的創新做法,卻成了無法兌現承諾效果的“半拉子”工程。難怪網友呼吁,希望相關部門在推出創新政策的同時,也要提供相應的配套設施和配套管理,別把便民利民的好事變成了面子工程。
如廁專用停車位的創新,無疑體現了城市公共政策的善意與溫度,不僅照顧了市民和游客的臨時停車需求,同時也節省了停車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有效盤活了城市既有道路資源。事實上,記者了解到,為了確保如廁停車位的正常使用,我市相關部門也推出了對長期占用如廁泊位車輛的處罰政策,但收效并不顯著。相比而言,南京市的相關制度設計更加科學、配套設備也更加完備。譬如,在每個專用停車位上標注限停時限;再如,采用電子警察進行有效監管,對超時占用停車位的車輛進行實時處罰,極大地提高了停車位周轉效率,確保了專用車位的專用功效。
因此,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不僅要創新發展思路,更要創新發展手段。在打破思維定式和條條框框,以市民實際需求創新公共政策的同時,更要提供量身定制、不斷進深的公共服務,從而實現服務精準化、實操化和長效化。而在這方面的制度創新還有更多空間,期待相關部門廣泛聽取民意,逐步完善配套制度。未來在堵住停車監管漏洞的同時,還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將如廁專用停車位標注在城市電子地圖上,方便市民和游客快速、精準搜索,讓創新舉措發揮更好的功用。
還有一些創新之所以淺嘗輒止,則是因為雖有配套措施,但因缺乏基礎調研而不接地氣。
此前,為了確保大件垃圾不亂堆亂放,我市一些區市試點創新啟用了大件垃圾回收制,不僅在社區設置了大件垃圾回收站,為了避免大件垃圾占用公共空間存放,還試點探索預約上門回收服務。但近日居民反映,陽光山色、和達璟城、芳馨園、中德生態園、鳳凰城等小區利用綠化區域設立大件垃圾臨時堆放點,且不同程度地存在大件垃圾臨時堆放點清運不及時、管理不規范,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隨著城市垃圾分類管理的不斷精細化,如何妥善處置大件垃圾,已成為許多城市在精細化治理中必須面對的“必考題”。北京、上海、廈門等城市都開展了大件垃圾回收服務的創新探索。探索大件垃圾回收站和預約上門回收服務,無疑是我市為了順應城市精細化治理的創新之舉,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叫好不叫座”,個中原因,除了市民還未形成為垃圾處理付費的觀念外,與政策設置不接地氣、收費機制不透明、百姓不信任等關系密切。
顯然,用市場手段處理城市管理難題,不失為一個好的創新之舉,但如何避免創新政策流于表面,淺嘗輒止,相關部門需要下點工夫。據悉,為了讓百姓愿意為此“買單”,上海市在推出大件垃圾預約上門回收服務之前,深入調研,合理估算,推出了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程序簡潔的回收系統,居民只需在線下單,就能方便、快捷處理,保障了創新機制的順暢運行。因此,未來我市的創新政策想要收到實效,不僅需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讓垃圾處理“誰產生,誰付費”的觀念深入人心,更要細化規則、科學測算、公開價格、簡化流程,讓企業收費有章可循,居民付費明明白白,切實推動大件垃圾回收的創新制度更接地氣。
創新之路沒有盡頭。近期,正當我市再次吹響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的沖鋒號角之際,希望各部門祭出城市更新的最強推手,以干成事論英雄,以解決實際問題論能力,以高質量發展項目和高水平制度創新成果論業績,不僅鼓勵創新之舉,還要推進創新之實;不僅開啟創新之旅,更要實現創新之路,通過不斷探索城市更新的創新思路、完善城市管理模式,為市民帶來更多幸福感與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