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22訊 日前,青島西海岸新區印發《關于加快建設國家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的實施意見》,圍繞創新空間、創新主體、創新動力、創新能力、創新機制、創新環境六個方面,理清“十四五”期間科技創新發展思路和任務措施,以科技創新賦能新區高質量發展。
意見提出,到2025年,青島西海岸新區規模以上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2%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1500家,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00億元,打造全國知名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基本建成國家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
圍繞創新空間布局,意見指出要優化創新空間,構筑開放創新強磁場。增強古鎮口和海高區作為海洋科學城核心承載片區“一核”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唐島灣金融科創區和靈山灣影視文化區“兩灣”聯動支撐,打造軸帶貫通的自貿科創走廊和濱海科創走廊,加快各大功能區“多園”競相發展。到2025年,構建起科學合理的“一核兩灣兩廊多園”空間布局,提升科技創新能級和產業鏈集聚效應。
圍繞創新主體,提出要做強創新主體,著力培育科技創新生力軍。推進高校院所“區校(所)共建”、新型研發機構特色發展優勢互補、高企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梯次培育。到2025年,新增市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1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達到50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30家。
圍繞創新動力,提出要增強創新動力,提升產業技術支撐水平。謀劃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重大創新平臺,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政策激勵和大數據平臺激發科技成果轉化活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到2025年,新增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100家左右,實施核心技術攻關100項,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0件。
針對創新能力,則強調要提升創新能力,疏通產研雙向鏈接快車道。以科技賦能深耕海洋經濟發展,以技術突破驅動先進制造業升級,以動能轉換促進“四新”經濟躍升,細分產業目錄,圍繞產業鏈精準導入配套企業和創新資源,支撐重點產業鏈加快發展。到2025年,海洋生產總值總量實現翻番,形成3個千億級、3個五百億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四新”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35%以上。
除此之外,針對創新機制、創新環境方面,提出要完善創新機制,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優化創新環境,營造更具創新活力生態圈。健全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探索科技項目管理新機制,加快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精準集聚科技創新人才,到2025年人才總量達到100萬;實施科技金融和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強化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加強知識產權運營和全鏈條保護,促進知識產權價值實現;優化航運海事等“向海經濟”發展支撐,增強區域創新服務能力。
根據意見要求,青島西海岸新區將緊緊圍繞“四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以集聚創新要素和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以海洋經濟科技創新為特色,加快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全力打造科技創新驅動的新引擎、技術成果轉化的新高地、區域創新發展的新示范。(李杰)
責任編輯:劉錕鋒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