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23日訊 每天中午放學,膠州市膠萊街道官路小學三年級學生孫睿都會猜想著,學校食堂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食堂阿姨做的菜真好吃,種類很多,我最喜歡吃肉塊燉杏鮑菇和大肉丸子啦!”孫睿笑著說。

小孫睿喜歡現在的學校食堂,得益于“農村小規模學校食堂運行補助項目”,這個曾經雇人困難、勉強維持的食堂變成了一處溫馨之所,成為全校174個孩子健康茁壯成長的“營養陣地”。

官路小學的孩子來自周邊8個自然村,如今他們全部在學校食堂吃午飯,而以前在校用餐的學生只有90多個。校長徐超告訴記者,以前就餐學生雖少,學校食堂運行成本卻不低,因為學校要按照規定配齊食堂設施和工作人員,再加上要保障每生每天三菜一湯6元錢的午餐標準,學校本就有限的經費捉襟見肘,不得不壓縮人工成本。工資對工人吸引力不足,食堂有時候難以雇到人。

“農村小規模學校食堂運行補助項目”的實施帶來了改變。2021年,青島把該項目列為市辦實事,市、區兩級財政安排1585萬元,對西海岸新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的215所300人以下農村小規模中小學校食堂進行補助,惠及學生3.4萬名。在該項目支持下,這些學校按照食堂從業人員與學生人數之比不低于1:100的比例進行配置;全年按照12個月計算,工人工資按照平均3000元/人/月的標準進行補助。
如今,官路小學不必為工人工資發愁,食堂工作人員從以前的1人增加到3人,他們定期接受培訓,烹飪的午餐更加健康營養美味。更多的經費可用于改善學生伙食,午餐種類更加豐富,肉類供應量更加充足。
曾經的“小而弱”變成了如今的“小而優”,在農村小規模學校食堂,學生午餐實現了從“溫飽”到“營養”質的飛躍。(青島日報/ 觀海新聞記者 王沐源)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