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23日訊 圍繞優化通關環境,西海岸新區依托黃島海關,在全國率先開展“先期機檢、船邊直提”模式改革,進一步壓縮查驗通關時間,為企業節省成本,同時提升港口競爭力。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港碼頭,一輛輛運載集裝箱的卡車正在通過海關設置的“先期機檢作業區”,整個過程中,車輛無需停車勻速駛過。據了解,自今年8月開始,黃島海關與碼頭方、企業方進行信息互聯互通,將查驗貨物的機檢作業環節前置到卸船時完成,機檢直放的貨物可以立即給出放行的通關狀態,實現進口貨物在碼頭直接提離。
易捷航國際貨運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唐紅軍說:“以前我們首先要接委托,接完委托后,碼頭這邊派車要先排號,排完號后,如果有車了,派車去背箱,前沿有機械了,背上箱子,然后再到查驗區,平均就得一天左右,現在有“先期機檢”了,就把這些流程都省掉了。”
借助“先期機檢+智能審圖”技術實現的“直放直提”模式,進口貨物平均壓縮通關時間3-7個小時,壓縮查驗通關時間在35%以上。同時,新模式可節省企業物流成本每箱約600-1000元,占到口岸查驗整體費用的80%。
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綜合信息室負責人謝海泓介紹,“這一操作過程打通了碼頭、海關、查驗區的數據傳輸通道,為碼頭節省了查驗操作的堆場搬移和吊裝,為客戶節省了中間環節還有委托待時,大大提升了口岸的營商環境。”
此外,該模式還強化對進出口貨物的風險研判。目前,黃島海關共實施先期機檢19.2萬箱,占進口箱載貨物的9%,查獲廢碎牛皮等禁止進口固體廢物超過82噸,查獲走私進口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法螺科法螺的貝殼、夾藏人造毛皮等案件,有效防范安全準入風險。
黃島海關查檢一處機檢審像科副科長邱明明介紹,“ 為了應對快速掃描的特征,我們部署的都是大型的快速掃描大型集裝箱檢查設備,司機瞬時經過我們的機檢設備,就可以進行實時的掃描,然后機檢圖像傳送到審圖大廳,經過鑒別。目前我們的“先期機檢”總共有12臺,覆蓋了青島關區幾乎所有的口岸。”(李昕燃)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