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24日訊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近日,深圳市委黨校決策咨詢部副研究員、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博士周會祥做客“青深學堂”,就“兩山論”與深圳實踐主題,與青島市第七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交流研討。

周會祥表示,人類生態系統是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人的福祉除了包涵對物質精神財富的需求,還包含了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綠水青山”是支撐人類財富創造和福祉的基礎,不僅提供食物、醫藥、礦產等生產生活原料,還創造維持了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統,還能提供優質休閑宜居的生活環境。合理地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成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和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優勢,自然資源資產將成為經濟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綠水青山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深圳積極踐行‘兩山論’,是國際花園城市,環境保護全球500佳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等,努力實現經濟與生態的雙贏。” 周會祥說,深圳超前規劃生態文明建設,在十一五規劃、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十四五規劃中都對循環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環境保護設有專章,同時還有深圳節能規劃、深圳循環經濟規劃、深圳低碳規劃、深圳可持續發展規劃等系列規劃,以及《深圳經濟特區循環經濟促進條例》《深圳經濟特區碳減排管理若干規定》等法規,嚴格生態文明建設和考核,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將考核結果作為干部任免獎懲的“關鍵票”,健全了“兩山”轉化的體制機制。
經多年發展,深圳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實施GEP核算統計制度,試點環境損害價值核算機制……在新時期,深圳還在加快探索“生態經濟+市場經濟”相互轉化機制,為青山綠水計價,努力探索“兩山”雙向轉化路徑,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可落地的先行示范經驗。實訓干部王高峰表示,深圳的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理念,很好地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理念。一千多個城市公園、一千多公里的慢行系統、43%的森林覆蓋率,人均16.8平方米的綠地,完善的大氣污染控制和河道治理系統……深圳既建成了舒適愜意的人居環境,又創造出了世界矚目的經濟發展。這一成功實踐,為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優秀樣本,也進一步增強了制度自信。(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深圳記者 李勛祥 文/圖)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