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山東青島平度市李園街道寒霜初現,而走進青島馬家溝芹菜產業示范園的包裝車間,工人們正忙碌著將翠綠的芹菜整理包裝。銷售經理孫強從筐子里拿起小把細嫩的芹菜放在秤上,經過簡單的調整,秤盤上的指針指向了360克。
“2022年,我們更注重芹菜發展的品質化、品牌化,在充分調研市場的前提下,為消費者提供‘精致’的購物選擇。在每份芹菜里隨附一張小卡片,詳細介紹了‘馬家溝’牌芹菜的典故與食用方法等。這份‘平馬一號’的凈含量是‘七兩二’,剛好是烹制一道菜的用量,減少浪費的同時可保持蔬菜的新鮮口感。”孫強說。“七兩二”包裝的馬家溝芹菜讓消費者擁有“量身定制”般新穎的消費體驗。
馬家溝芹菜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之一,馬家溝芹菜核心區種植面積達到6000多畝。“我們的芹菜品質佳,加上創新銷售模式,預計2022年春節前會有一次銷售高峰。除新疆和西藏外,現在全國各省會城市的大型商超、酒店里都能看到馬家溝芹菜的身影。”孫強介紹。
青島馬家溝芹菜產業示范園內,工人對成熟的芹菜進行采摘
優質的“馬芹”走向全國,主要依靠“冷鏈陸運”的運輸方式。依托各大物流公司,以最低成本獲得最強運力。“我們每天下午把芹菜送到物流公司,當晚發走,凌晨即可進京、隔天可抵達廣州、深圳等南方城市。借助豐富的物流‘東風’,平度市的蔬菜‘飛入’國內更多城市尋常百姓家的餐桌上。”孫強說。
互聯網為芹菜農戶打開了銷售渠道,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數據成了新農資。在2021年“雙十一”和“雙十二”電商購物節中,“馬家溝芹菜”官方網店的芹菜銷量暴增,來自全國100多個城市的訂單累計銷量高達2000余萬元。相對于線下銷售,“馬家溝旗艦店”的線上銷售占比正呈逐年上升趨勢。
鄉村振興,科技引領。素有“芹菜之鄉”美譽的平度市李園街道,已有1000多年的芹菜栽培歷史。依托區位優勢,當地因地制宜地開展芹菜種植,獨特的自然環境條件,造就了馬家溝芹菜具有色澤黃綠、嫩脆清香的特點。2008年馬家溝芹菜有幸搭乘“神舟七號”遨游太空,2014年隨“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下潛到2800米處進行重壓試驗,現代科技為馬家溝芹菜在生產效率提高和品質提升方面注入了新動力。
小芹菜成就大產業,大產業帶動民富增收。青島馬家溝芹菜產業示范園實行“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為合作農戶制定統一種植標準,實現產銷一體化。2021年,馬家溝芹菜年產量3000萬公斤,帶動3000多種植戶實現年產值總計1.5億元。“我家有4個大拱棚、20個小拱棚、3個冬暖棚,芹菜種植面積80余畝。芹菜收獲、分揀、包裝的時候需要雇50多名工人,現在每畝的毛收入在1.5萬元左右。”李園街道芹菜種植大戶馬福臣高興地說。
產業興,百業興,隨著李園街道馬家溝芹菜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一幅村強民富的豐收圖景正徐徐展開……(經濟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成 通訊員 王大宇 丁瑞康)
(稿件原載于2022年1月6日經濟日報客戶端)